江西法援管理一网尽览 全程监督减少"死角盲区"
一进办公室,打开电脑,点击鼠标,登录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查看全省各地法援案件的受理和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联系相关部门或人员予以提醒和督办。
这是江西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处工作人员周欣宇每天上班后的“规定动作”。和周欣宇一样,该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都可以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对相关案件情况实行网上全程监督。
据了解,早在2013年3月,江西省司法厅就完成了司法部关于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本地化的工作部署,并在省、市、县三级法律援助机构全面运行,推动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指派、办理、监督、结案和数据统计等全流程的网上动态管理,实现了“人在网上走、案件网上办、结果网上查、数据网上统”的法律援助工作新模式。
萍乡籍农民工李某勇在湖南中元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柳基冲铁矿从事井下采矿时,被矸石砸伤双脚,造成6级伤残。在多次协商理赔未果的情况下,李某勇向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萍乡市法律援助中心审查后决定给予李某勇法律援助,并指派中心律师李建华和江西广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明承办。经法院判决,李某勇最终获得护理费、伤残救助金等共计17万余元。
只要进入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输入关键词“李某勇”,在江西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处处长魏淑燕的办公桌上,关于李某勇工伤理赔纠纷的案件情况便呈现在眼前,从受理登记到案件审查,从指派律师到阅卷记录,从调查取证到代理辩护,全部流程一目了然。《法制日报》记者从网上看到,此案的受理时间为2015年2月11日,审查时间为同一天,结案归档时间则是2015年5月19日。
“为便于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运用操作该系统,我们举办了全省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使用视频培训班。”魏淑燕告诉记者,同时,为加强对系统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该省定期对各地承办法援案件、接待法律咨询等信息录入情况进行通报,并将通报结果作为当年法律援助资金分配以及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因素。
运用自动生成的大数据,建立法律援助舆情分析制度,是江西法援管理工作的又一亮点。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江西省司法厅定期对各地法律援助案件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舆情分析报告,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在该省的一份法律援助咨询舆情分析报告中,记者看到这么一组数据:2014年8月至12月,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群众来访、来电、来信咨询128580人次。其中,通过“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咨询数为17686人次,占咨询总数的14%。
报告显示:从咨询人员看,女性占54%,农民占23.5%,农民工占16%,残疾人占7.5%,老年人占5.3%,未成年人占3.6%;从咨询类型看,居于前三位的咨询类型分别为:婚姻家庭类、劳动争议类、交通事故类,分别占咨询总数的28%、27%、12%。
报告还以两起法律援助典型案件为例,分析了当前的重点舆情:一是劳动争议纠纷居高不下,特别是企事业单位改制时养老待遇纠纷值得关注;二是电信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报告为此建议,企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养老保险纠纷非常普遍,这类纠纷涉及人多、面广,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114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查询电话的服务平台,具有审核登记号码、为消费者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电信部门要严把审核关,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审批漏洞钻空子。
“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手段,探索建立远程公共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便利性的法律服务。”魏淑燕说,此外,通过邮箱、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各地的工作动态、信息、照片、视频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共享,上级机关的一般性要求,也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完成部署。
魏淑燕表示,通过网络科技手段和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法律援助的咨询、申请、审批、指派、办理、监督、查询、统计等管理活动,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了法律援助管理的“死角”和“盲区”,促进了法律援助规范化发展。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