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是一场持久战
尾气、工业排放和建筑扬尘是灰霾主要元凶
根据长株潭大气污染源解析结果,三市PM2.5的来源基本相似,其中机动车尾气25%;工业源20%左右;煤烟尘、餐饮油烟和扬尘分别在11.6%—12.9%、10.2%—14.3%和13.3%—16.3%之间;外来源输入10%左右。
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张家界等6个环保重点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8.1%,其中长株潭3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7%,与上年同期相比达标率小幅上升。但是,9月26日至10月18日,6个环保重点城市污染超标天数过半,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尤其是10月11日以来,每天都以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
对于近日来的空气质量恶化,专家分析,10月中旬以来长株潭天气形势静稳,风力较小,扩散条件较不利于污染物清除。17日凌晨起,长沙成为整个中部地区风速最小的区域之一,扩散条件进一步变差,逆温现象严重。同时,由于长株潭处于湘江谷地,呈开口朝北的马蹄形结构,北方的输入性污染和本地污染容易叠加难以扩散出去,所以造成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治霾要抓住地上的根子
雾霾在天上,但它的根子在地上。要优化大气环境,防止雾霾,就必须从地上着手。
根据省环保厅对于雾霾治理确定的时间表,2013至201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打好基础,全面启动治理措施,积累经验,2016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努力全面实现达标。
据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底前,我省将编制完成省市区域重污染企业搬迁或改造升级方案,到2017年底之前,基本完成方案实施工作。对于株洲、湘潭、娄底、衡阳等老工业城市,将大力推进主城区的钢铁、化工、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等的PM2.5贡献大户的搬迁、改造。
根据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5年底,全省将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全省范围内的“黄标车”,这将有效减轻对PM2.5“贡献”最大的汽车尾气的排放。
对于施工扬尘,一方面要求施工现场按规定进行围挡墙作业,严禁敞开式作业,另一方面,将在2015年底前,渣土运输车辆全部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定位系统。
面对近期的空气质量恶化,我省已经开始行动。
10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大气污染治理执法大检查,目前已曝光娄底等地企业肆意排放工业废气行为。省环保厅会同气象部门,加强了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为各级政府展开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0月17日,长沙市环保局面向全社会发布《2014年长沙市秸秆禁烧倡议书》,提出禁止在强制禁烧区域和重点监管区域内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荒草、落叶、垃圾以及其他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同时长沙市政府也将派出督查组,对秋季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同时,针对黄标车制定了《限行通告》及《限行实施方案》。
治霾之路任重道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气环境的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
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认为,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及现代科技支撑下,我国治理雾霾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我省近年生产“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长久以来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大的格局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比如,株洲、湘潭、娄底等城市主城区钢铁、有色等企业虽然直接影响了当地空气质量,但作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短期内却难以搬迁或升级改造到位。
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也成了雾霾的助推器。城市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造成了建筑扬尘污染;道路上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排出了越来越多的尾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繁重,涉及众多领域、大量治理项目,估算需要投入数百亿元,资金投入压力巨大,成为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瓶颈之一。我省气候季节和区域差异大,尤其在冬春季节,受风向与地形影响,北方输入性污染明显且难以控制。
湖南治理雾霾任重道远,但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让湖南人呼吸上新鲜空气不只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