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来势较好 做大做强仍须努力
汽车工业是指生产各种汽车主机及部分零配件或进行装配的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生产发动机、底盘和车体等主要部件,并组装成车的主机厂和专门从事各种零、部件生产的配件厂。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综合产业,拉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能力强,推动工业技术进步作用突出,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近年来,湖南汽车工业发展较快,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湖南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2008年至2014年,湖南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全省汽车产量由14.90万辆增加至62.12万辆,增长了3.2倍;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数由2008年的229家增加到267家,企业数量净增38家;主营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307.5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39.63亿元,增长2.4倍。2014年,湖南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1%,比2008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从近几年湖南汽车制造业增长态势看,2012年及更早年份全省规模工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总体在规模工业下方运行,2013年以后,汽车制造业作为全省新兴行业,发展优势逐步显现,增加值增速超越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6%,创历史新高,比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快17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规模工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1%,增速虽比上年回落,但仍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8.5个百分点。
(二)产业经济效益整体较好
在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的同时,湖南汽车制造业经济效益总体不断提升。2014年,湖南汽车制造业拥有总资产819.99亿元,是2008年的3.0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9.63亿元,是2008年的3.4倍;实现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7.69亿元和34.14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1.7倍和2.3倍;年吸纳从业人员数8.82万人,是2008年的1.4倍。
(三)产业链基本完善、产品结构优化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湖南汽车制造业涵盖了汽车工业的全部国民经济中类行业,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众多零部件制造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链。2014年,全省267家汽车制造业规模企业中,汽车整车制造企业14家、改装汽车制造企业13家、低速载货汽车制造企业2家、电车制造企业2家、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企业24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212家,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9.21亿元、28.81亿元、7.84亿元、2.26亿元、53.25亿元和508.25亿元。其中汽车整车制造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省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2.2%和48.9%;比重分别比2008年高3.3个和2.7个百分点。
表1 湖南汽车制造业下属中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 ||||
行业 | 2014年 | 2008年 | ||
主营业务收入 | 行业占比 | 主营业务收入 | 行业占比 | |
(亿元) | (亿元) | |||
汽车制造业 | 1039.63 | 100 | 307.57 | 100 |
汽车整车制造 | 439.21 | 42.2 | 119.77 | 38.9 |
改装汽车制造 | 28.81 | 2.8 | 11.09 | 3.6 |
低速载货汽车制造 | 7.84 | 0.8 |
|
|
电车制造 | 2.26 | 0.2 | 0.35 | 0.1 |
汽车车身、挂车制造 | 53.25 | 5.1 | 34.29 | 11.1 |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 508.25 | 48.9 | 142.07 | 46.2 |
从汽车产量来看,全省现有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列入国家《公告》的企业51家,覆盖了汽车行业主要类别产品。广汽菲亚特“菲翔”,填补了中级轿车的空白,“克莱斯勒”越野车预计2015年底面世,将为湖南增加世界顶级越野车系列产品;上海大众长沙工厂将于2015年6月投产,进军中高端轿车产品市场。2014年,湖南轿车产量40.58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5.3%,比重比2008年提高39.9个百分点。其中,排量大于1升小于1.6升轿车产量18.02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29.0%,比重比2008年高18.3个百分点;大于1.6升小于2升轿车产量3.54万辆,占比5.7%,此种车型从无到有。2014年,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8.2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13.2%,此种车型同样从无到有。
(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产业集中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一国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科技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起着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目前,湖南汽车产业形成了以“长株潭”三市为核心区域,衡阳、邵阳、常德、益阳、永州、娄底等为零部件配套基地(或专用车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省267家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中,长沙111家、株洲23家、湘潭14家,3市汽车制造业企业数占全省汽车制造业企业的55.4%,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7.5%;衡阳、邵阳、常德、益阳、永州、娄底6个市州汽车制造业企业数占全省汽车制造业企业数的39.7%,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0.7%。
二、全国汽车工业发展形势
(一)产销规模再创新高
2014年,我国汽车生产量突破2300万辆,达到2389.50万辆,比2008年增加1458.91万辆,年均增长17.0%。其中,生产轿车1253.10万辆,比2008年增加749.29万辆,年均增长16.4%。2014年,我国汽车销售量为2349.18万辆,比上年增长6.9%,汽车销售量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据中汽协统计,2014年,全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吉利、江淮等十家企业集团,汽车销售量合计为2107.65万辆,比上年增长8.9%,高于全行业增速2.0个百分点;汽车销售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89.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2014年,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增长较快,经济效益也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国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52144.4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677.0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比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991.0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14.8个百分点。
(四)自主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厘清,整体布局逐渐合理,加之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逐年提高,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同时,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基调由“做大”转为“做强”,明确大力支持并鼓励自主品牌发展。计划到2015年,我国的自主品牌份额将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0%。
(五)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重点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863”重大科技课题,并且规划出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为目标的战略。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自主研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品先后诞生;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客车则实现了规模性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的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改造现有的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增长和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据中汽协统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分别比上年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605辆和45048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完成29894辆和29715辆,分别比上年增长8.1倍和8.8倍。
三、湖南汽车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产业规模优势较弱,聚集效应不明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初步形成了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但总体看,湖南汽车产业发展仍处于集聚资源,提升产能,扩大规模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发展阶段,产业总规模占全国比重还较低,与汽车工业发达省份的差距还较大,产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亟待提升。2014年,湖南汽车产量及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仅占全国的2.6%和1.6%;与上海、北京、广东、广西、重庆、吉林和湖北等先进省份相比,湖南汽车产量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一。在中部六省中,湖南汽车产量居第3位,比湖北和安徽少,排位比2008年前移1位;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比湖北低2.8个百分点,比安徽低1.4个百分点。
(二)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企业经营效益欠佳
总体看,湖南汽车产品车型大部分处于低端水平,具有显著竞争力的车型缺乏,并且改款升级换代步伐不快,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导致产能发挥不足,企业经营效益欠佳。2014年,全国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9.0%,而湖南仅为3.3%,比全国低5.7个百分点;湖南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6%,而利润总额仅占全国的0.6%,比主营业务收占比低1.0个百分点。
(三)研发投入水平不高,车型档次相对较低
2014年,湖南汽车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40.69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的3.0%,占比比2013年低2.6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占汽车制造业总产值比重为12.4%,比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低0.4个百分点。企业研发不足,新产品推出稀少,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四)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配套水平还较低
湖南汽车工业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起来的,这种嵌入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引进企业之间以及引进企业与原有产业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济技术联系和投入产出关系。湖南汽车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仍有不足,不少企业虽有迫切的交流愿望,但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与交流机会,相关信息无法实现共享,成功经验无法得到有效传播,合作契机无法通过直接沟通得到实施。同时,各市州在制定汽车规划过程中,往往仅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很少顾及全局。因此,在主导产业定位、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过程中,存在激烈竞争,造成部分地区出现重复投资、产业趋同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四、湖南汽车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
(一)市场环境
湖南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旺盛的需求。2009—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273.40亿元、423.17亿元、593.56亿元、727.57亿元、953.37亿元和1184.64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5.3%、44.0%、26.0%、18.7%、18.3%和15.0%。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8.5%,比2009年提高5.7百分点。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了443.42万辆,是2008年的3.1倍,是2004年的6.2倍。2014年底,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61.6辆,是2008年的3.0倍,是2004年的5.7倍。2014年私家车所占民用汽车拥有量的比重达到了88.7%,比重比2008年高17.3个百分点,比2004年高30.7个百分点。私人乘用车市场的急剧扩张,有效促进了湖南汽车市场的发展。
(二)政策环境
2009年上半年,国务院颁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国家政策在未来三年或更长时期内,将继续大力支持汽车产业较快发展,着力提高汽车产业规模经济水平,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12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旨在贯彻落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同时,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稳步发展。湖南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关于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一系列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的落实,汽车工业发展环境日趋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也吸引了一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纷纷来湘发展。
(三)投资环境
汽车产业需要规模化经营,资金的注入量及持续注入对提升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湖南的汽车产业投资环境良好,已经基本摆脱了政府投资的局限,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2013年,上海大众投资90亿元,在湖南长沙新建上海大众汽车长沙工厂,目前已完成投资50亿元,预计2015年6月实现批量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整车生产线,可实现年产60万辆汽车、产值约1500亿元的总产出规模。2014年,全省汽车制造业完成投资267.61亿元,同比增长12.3%。
(四)技术环境
湖南具备较强的汽车技术研发实力。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都设置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及相关学科和专业,其中,湖南大学在汽车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拥有汽车车身先进技术制造实验室,先进成型制造联合工作实验室。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攻克了高性能碳/碳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实现了制动性能材料的飞跃;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有与汽车运用技术密切相关5个测试与研究实验室。在人力资源上,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及国防科大等院校,每年都能为汽车产业领域输送大批高尖技术人才,为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提供人力支持。同时湖南拥有一大批汽车产业科研院所,如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检测中心等。依托企业建成一批从事汽车领域研究的开发机构,如湖南省电动汽车用电传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汽车车身工程研究中心等。湖南在越野汽车、混合动力客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冲压成型技术及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起动机、增压器等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也处于国内前沿。
五、促进湖南汽车制造业稳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发展规划
深刻把握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密切跟踪国内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转移新动向,结合湖南资源条件和汽车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明确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重点领域,全面优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以“长株潭”为核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整体规划,清理不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突出支持关键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项目,在扶持现有汽车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做大做强同时,重点支持长沙大众汽车、广汽菲亚特、长沙比亚迪等企业顺利完成投资计划,按时实现产品升级和达产达效。
(二)健全产业配套体系
加强配套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核心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加工企业,将整车竞争前移到零部件产业。强化配套零部件的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对零部件产业布局的指导,防止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围绕长沙大众、广汽菲亚特、长沙比亚迪、北汽、吉利汽车、广汽三菱等整车生产企业加强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同时推进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物流、配件仓储配送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
(三)大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积极组织整车及汽车零配件企业开展各类产业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全省汽车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车联网等平台,推动营销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促销;鼓励和支持“公共、公交、公务”三公用车优先购买省产汽车,鼓励个人购车选用省产汽车;加强与商务部门联系,争取在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方面,通过以实物支持代替货币支持的方式,将省产汽车推向国际市场,提高省产汽车的国际市场份额。
(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依托湖南科研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府及中介机构互动结合的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如建立专项基金对积极进行研发的企业、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企业进行资金奖励。加大对汽车产业的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如大力支持上海大众、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建立汽车研发中心。要积极建立零部件通用标准,物流配送、产品技术信息交换等协同合作平台,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
(五)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围绕家用、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市政公共用车等需求,大力开发混合动力、纯电动力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积极推进电池、电机、电控和电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等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研制项目。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和投入,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增强使用便利性。
承办:工业处
执笔:周 玲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