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家手工艺品的瑰宝:“八宝被”织锦

01.12.2015  11:42



江华瑶家织锦,俗称“八宝被”,因其被面上绣有‘犀牛望月’、‘双狮抱球’、‘麒麟送子’、‘丹凤朝阳’、‘金龙出洞’、‘鲤鱼跳龙门’等八种图案,故而得名。瑶族八宝被起源于宋朝, 至明、清成熟。八宝被使用的原料为瑶族人民自种自养得棉麻丝及蓝靛。八宝被制作工艺独特,厚的粗朴保暖,薄的柔似蝉翼。“八宝被”品种多样,不仅有被子,还有头帕、腰带、香袋、挎包、鞋帽、壁挂等,素有瑶家手工艺品瑰宝的美誉。



据了解,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涛圩、大石桥、大路铺等乡镇是梧州瑶的聚居地。这里的瑶家妇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尤其擅长瑶家织锦。二、三十年以前,八宝被是瑶家客姑嫁妆的必备品,瑶家姑娘出嫁前,都要忙里偷闲,赶织八宝被、做布鞋等,等出嫁时,带上十把八床八宝被到男方家,组成新的家庭。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瑶族村寨的嫁妆已以市场上高档床上用品为主了。但不少妇女还织八宝被自己用,因为八宝被有结实、耐用,图案绚丽多彩,工艺精巧别致,冬暖夏凉的特点。以前色彩单一只用青色(黑色),现在一般配有大红、绿色、蓝色、紫色等五六种色彩,技艺高超者更是织上优雅的诗句,端庄而婉约。


据悉,八宝被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艺术研究价值,倍受国内学者关注。家住涛圩镇汉冲村,今年77岁的奉兴朝老人收藏了两件织有瑶文的祖传“八宝被”,奉兴朝他是现今村中唯一一个可识瑶文的男性老者。他所保存的光绪22年和1957年的两件“八宝被”,为后人研究瑶文提供了活证。“八宝被”成为见证江华瑶族瑶文存在的重要实物,向后人证明着瑶族不仅有语言,亦有文字。

早在2011年,为江华瑶家织锦走出产业化步伐,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经国家商务部安排,9月2日至4日,非洲法语国家抽纱钩织技术培训班15个国家的32名学员到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九年制学校瑶家织锦基地参观学习瑶家织锦,受到国外友人的一致好评。


(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