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女汉子衡山江东乡民政办主仼张和平侧记
图左为张和平深入江东村石坝组瘫换在床30年的廖文明家嘘寒问暖
眼前这个女人个子不高,气场很足——她风风火火、忙忙碌碌;
她大大的眼睛里有一股执着在闪动,嗓音虽有嘶哑,但说起话来蹦脆的——看起来就是个干事的;
找她解决困难的群众亲切地称她为“小张”、“张大姐”,身边的同事说她为人好相处,工作却从不马虎;
别人评价她:“女汉子性格”。
近日,笔者走进衡山县江东乡民政办公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面面锦旗,写着“你是党的好女儿,是人们的好干部”、“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等字样,无声的表达着江东乡百姓对该乡民政办主任张和平工作的肯定。
为民办事是我的职责——
“干就要干出个样来”!从小要强、不服输的张和平由江东乡计生办手术医生兼任民政办主任后,为了能尽快熟悉民政工作内容和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知识,她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从不叫苦,也不叫累。如今,该乡7个村1个居委会,谁家生活困难、谁家住的是危房等等,张和平如数家珍。
张和平办事有个原则,决不让群众走冤枉路。在她的办公桌上,有几张清单,办理老年证、低保证等需要准备的多少样资料都列的很细,如照片要几张,身份证复印件要正反面等等。她都跑村串户把清单送到群众家里,并与大家约定时间一起到乡里、县里去办理,尽量让群众小走回头路。就这一简简单单的举措,群众都说她会办事、能办事,百姓有困难都乐意找她帮忙。
为困难群众办实事,是民政的主要工作,张和平始终坚持以耐心、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化解矛盾、用辛勤的劳动和付出弹奏出和谐的音符。
“你是党的好女儿,是人民的好干部”,这是龙桥村廖长青送给张和平的赞誉。廖长青已年过七十,全家都是残疾,缺乏健壮的劳动力,去年他向张和平反映全家吃低保的应是4人,但实际只享受一个低保名额,每月110元实在难以维持生活。
张和平迅速向县民政局反映情况,经查询,发现廖长青家确实因系统问题漏发了3个人的低保金。查证后及时给予了补发。张和平通过走访发现廖长青家确实困难,且一家为残疾人,故向上级民政部门反映,经民政局领导下村核查认可,把廖长青一家4个人的低保从每月110元提标至每月165元,这对于其他人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困境的廖长青家却是莫大的帮助。
困难群众最知恩,廖长清得知张和平为他家办事去县里往返很多次,特送钱以表示车费该由自己出,不能让小张出了力费了心还要出钱,但被张和平严词拒绝。她说:“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为民办事不是为了拿好处,而是作为人民公仆的职责”,廖长青为张和平勤政为民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评价她是党的好女儿,人民的好干部,并送上了一面锦旗。
荷关村周早云是村里的五保对象,去年3月2日,他父亲周伏生向张和平反映一年未领到五保金了,年迈的周伏生缺乏劳动力,还要养活两个智障儿子和一个精神病孙子,没有了五保金,就断了他家的生活来源。
张和平得知后,当天晚上便和村干部前往他家了解情况,又联系乡财政所、县民政局、银行等多个系统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是周早云的五保金已发放并全部取出。
正当事情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和平脑海里突然闪现出江东村也有个名叫周早云的低保户,不容拖延片刻,当天晚上她便一个人冒黑前往江东村周早云家中,查询其存折,发现荷关村周早云的五保金因系统升级造成故障,误发到了江东村周早云的存折上。屋漏偏逢连夜雨,江东村周早云家也十分困难,一家人住着开裂的土坯房,发错的五保金都取出来供两个女儿上学了。
张和平感到为难和棘手,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双方的矛盾。在细致的思考下,张和平和这两个村的村干部奔走于两方当事人家中,耐心细致听取双方的想法、做思想工作,同时积极为江东村周早云争取危房改造名额。
由于张和平的不懈努力,江东村周早云在双方村干部在场的情况下,如数将五保金归还给了荷关村周早云。
百姓就是“爸和妈”——
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啥事都可能发生,啥困难都有。面对群众的难事,张和平说:“老百姓就是爸、就是妈,把老百姓的事儿当成自己爸妈的事儿,没有办不好的。”靠着这“把老百姓当爸妈”的热诚,她主动找事、揽事,解决了当地老百姓一个又一个难题。
南坪村廖福元家中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倒塌,家境贫寒,寄人篱下,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张和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要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解决廖福元的住房问题。
为了筹钱,张和平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能找的人都找了,乡政府经济困难,她就往外找,找民政局,找保险公司。通过三番五次的接触,民政局和保险公司的领导逢人就说:“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像张和平这么能吃苦的民政办主仼啦!”就这样,廖福元被作为危房改造重点对象获得资助20000元,同时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从农房保险中赔付了4000元。短短两个月时间,廖福元就住进了新房子,有了安身之所,恢复了正常生活。
白龙社区的赵立坤说张和平不怕惹麻烦,办事有方法,让人信服。张和平还喜欢接老百姓的麻烦事。平常,在乡敬老院里,她每天都去转几圈,和老人们拉家常,问琐事,尽职尽责帮老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4月25日中午时分,张和平在乡政府院内散步,远远看见赵立坤老人四处观望。当时,她还不认识赵老。她主动走上前去询问老人家需要什么帮助。得知赵老为自家的宅基地与邻居产生了纠纷,准备找乡领导上访。
张和平了解事情的始末后,她拍着胸对赵老说,"我是民政办张主任,你如果相信我,就先回去,我下午到你家来。"赵立坤当时半信半疑地走了。
过了两个小时,张和平就约了乡司法所长、国土所长和社区蹲点干部来到了赵立坤家调解纠纷。赵立坤感觉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乡领导的重视,心里立马就舒服多了。
大家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重新梳理双方矛盾源头及利益点,到争议宅基地进行测量。张和平在做双方工作时看到,赵立坤的老婆右眼睛失明,就和她拉起了家常。得知她不了解政策,没有办理残疾证后,张和平立马告诉她这种情况可以办理残疾人证,国家有补贴等等,还告诉她要准备的资料,与她约好到时一起去县里为她办证。当天18时许,通过乡村干部的不懈努力,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多年邻里积怨得以化解。
乡民政办主任“官”不大、责任不小;钱不多,做事不少;虽然没有权,却事事跑在前。有人问张和平,为啥这么玩命工作?她说,在乡里这巴掌大的地方,乡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当家人;民政这一块的工作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间的纽带、桥梁,群众再小的事,我都要当大事! (彭水扬 李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