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七措施推进“十三五”驻村扶贫工作
4月3日,笔者从永顺县农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该县紧紧围绕州委“542”发展战略,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推进驻村扶贫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到4%以内,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以“三制一卡”基层党建工作法为抓手,抓好贫困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按照“十有”要求,抓好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
改善基础设施面貌。 有效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推动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突出抓好通村公路、通组(自然寨)公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寨公路硬化和户间道硬化,具备条件的村通客班车。突出抓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到2020年有水源的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突出抓好扶贫建房工程,到2020年基本解决贫困村无房户、危房户住房问题。突出抓好农网改造工程,到2017年贫困村农网改造入户率达到100%,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到2020年,每个贫困村培育1-2项以上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度增加15%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抓好农业产业示范园、标准园、精品园建设。积极培育种植能人、科技带头人和营销大户,到2020年每个村扶持“种”“养”“加”大户10户以上。围绕土家族生态文化乡村游精品线建设,抓好特色古村寨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以特色民族村寨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游和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增收致富。
加大民生事业投入。 加强贫困村社会民生事业建设,逐步提高教育、卫生、医疗水平,到202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每村有合格卫生室和1名以上具有资质的医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完善困难学生奖助体系。加强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加大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员、特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完善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农村文化服务阵地,构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宽带线路铺设全覆盖。
抓好到户结对帮扶。 按照“县处级领导联系2户以上贫困户,股室级以上干部联系1户以上贫困户’’的结对模式,认真落实好结对帮扶,实现“千名干部结对帮扶千户困难家庭”常态化。每名处级干部每年给结对户投入的帮扶资金不低于1000元,科级及以下干部投入的帮扶资金不低于500元;并根据困难群众现有基础和发展意愿,量身定做个性化扶持措施,建档立卡、帮扶到户,突出生活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帮扶,做到“一户一计”“一人一法”,全面实行“户有牌、村有册、乡有簿、县有账”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
推动农村改革创新。 按照“农民自愿、依法有序、方式多样、分类定价”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适度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探索完善金融扶贫、龙头企业和股份合作组织扶贫、家庭农场和能人带动扶贫等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以城乡同建同治工作为抓手,加强贫困村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保护好原始绿色生态,深入推进以退耕还林巩固、生态公益林建设、石漠化治理、全民植树造林等为重点的“生态永顺”工程。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稳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李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