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东安现“植物大熊猫”报春苣苔(组图)

03.07.2015  13:54

(盛开的报春苣苔色彩斑斓 唐明登/摄)

(报春苣苔的生长环境 唐明登/摄)

(报春苣苔生长环境极为脆弱 唐明登/摄)

(报春苣苔生长在溶岩洞穴入口处 唐明登/摄)

  红网永州站7月2日讯(通讯员 唐明登)7月1日,在永州市东安县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盛开的报春苣苔色彩斑斓,娇艳欲滴。从东安县林业局获悉,此次发现的报春苣苔分布点46处,数量达3100株,资源丰富。同时,在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一个报春苣苔属的新物种“湖南石山苣苔”。这是迄今为止湖南省第一个发现报春苣苔新物种的县,非常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报春苣苔为多年生草本,属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环境极为脆弱,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生长在海拔约300米的石灰岩密林下荫湿处或溶岩洞穴入口处,而且生长环境一旦破坏即难以生存。目前,绝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极小种群,是第一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Ⅰ级濒危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报春苣苔常分布在石灰岩岩溶洞穴,生境相对隐蔽,如果不留心,很难发现。”东安县林业局森保股负责人张占平告诉笔者。据介绍,东安发现报春苣苔及新物种的过程是一次机缘巧合。2013年东安县舜皇山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喻勋林教授组织科研组对舜皇山进行科考,在紫水发源地一处悬崖峭壁的石灰岩岩溶深处的石缝中发现了报春苣苔,它的生长环境很隐蔽,如果不细心观察,很难被发现。当时喻教授感到很惊讶,报春苣苔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三省,在湖南极为少见,除湖南宁远外,其他地区尚未出现。喻勋林分析东安出现报春苣苔,主要是这里生态环境好,东安地处湖南南部与广西接壤的缘故。发现报春苣苔后,喻勋林多次带领科研人员来东安科考,2015年,喻勋林教授在一个名为“李家湾”的一块巨大石山悬崖峭壁上发现了一种以往从未见过的报春苣苔新物种,新物种生境十分特殊,栖息在石山的断崖层上,所以将之命名为“湖南石山苣苔”,这一成果今年初发表在国际知名的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2014年,东安县将紫水河和高岩水库打捆申报为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林业局由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处长赵忠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杨桂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安树青带领的省市专家组对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考察评估时,在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内发现多个报春苣苔分布点,专家们感到十分惊喜。专家们指出,这是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的重大发现,表明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保护价值突出,要以湿地公园的方式,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和珍稀物种栖息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