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转方式破解双季稻扩面难题

03.06.2016  18:26

近日,武冈市湾头桥镇山青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石铭带头集中育秧,自购农机具机耕机插,流转外出务工村民121亩水田,该村通过实行“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全村双季稻覆盖率突破九成。这是武冈市转变扩双组织方式,创立村组集中育秧遏单扩双新机制的缩影。

今年春节,武冈市根据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貌不适宜大规模土地流转的特点,以推进集中育秧为切入点、村组带头集中育秧为突破口,以新机制推进村组集中育秧“扩双”工作。乡镇与村、村与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村组培育成为粮食生产新型主体。一是坚持管理“五统一”。按照财政出钱、村组出力和统一投入、统一秧田、统一机耕、统一良种、统一管理的思路,市财政负责全部育秧费用。村组干部各负其责做好本村组双季稻、再生稻种植的宣传发动及秧田的地块选择、机械翻耕、人工播种、统防防治等田间管理,免费为村民育秧,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坚持奖惩“三同步”。对乡镇,奖励考核前5名的重点乡镇、前5名的面上乡镇,对年度综合考评排在最后1名且综合得分70分以下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不得评先评优,不得调动使用。对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他们都明确了综合奖罚措施。对组,则将工作好坏与奖补经费挂钩。

这一系列举措,一是助推了粮食生产产业化。每亩双季稻生产成本较农户分散经营节约280元,产生了“专人煮饭、千人吃饭”的规模效益。二是推进了粮食生产专业化。大批村组干部成了种粮能手,成秧率较分散经营模式提高30%。三是加快了粮食生产规模化。目前,该市落实了38.2万亩双季稻生产和早稻万亩示范片计划,得到了全省春耕生产督查组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