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桂阳桐木岭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3.04.2017  23:31
桐木岭遗址全景照(由南向北) - 新浪湖南
桐木岭遗址功能分区图(由北向南) - 新浪湖南
槽形炉1冶炼作坊(由南向北拍摄) - 新浪湖南
第二冶炼单元遗迹分布图 - 新浪湖南
槽形炉冶炼工艺复原图 - 新浪湖南
河床上疑似洗矿槽 - 新浪湖南
来源: n.sinaimg.cn

新湖南客户端4月12日讯(白培生 李秉钧 夏太鹏)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经过4月11日全天、4月12日上午的项目汇报和答疑解惑,4月12日下午,终评评委会经过评审和投票,桂阳县桐木岭矿冶遗址等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桐木岭遗址全景照(由南向北)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因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冶炼历史久远,素有“八宝之地”“千年矿都”的美誉。《汉书•地理志》记载桂阳郡“有金官”。唐宋以后桂阳成为全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和铸币基地,明末清初达至极盛。去年7月到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桂阳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明末清初时期的桐木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炼锌及多金属冶炼遗迹,出土一系列重要的冶炼遗物,再现了当时的冶炼场景。

桐木岭遗址功能分区图(由北向南)

桐木岭遗址,位于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东距桂阳县城10公里,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中心部位有一个炼渣堆积形成的山体平台,台面略呈三角形,东西长度约100米,南北长度约5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站在高处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区域呈“”字形,分成3个不同的功能单元——一个焙烧单元和两个冶炼单元。

槽形炉1冶炼作坊(由南向北拍摄) 第二冶炼单元遗迹分布图

可以想象,当年的工人们是将矿料先经焙烧加工后再分送至冶炼,冶炼单元中有1至3个冶炼作坊区,每个冶炼作坊以槽形炉为主体,分布着搅拌坑、洗煤坑、沉淀坑、提炼灶、堆煤区、碎料区、环形护坎、柱洞等遗迹。冶炼区出土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冶炼工具,并出土有青花瓷器、陶器等生活器皿。在遗址中还发现块状波纹炉渣,并在对应位置发现有含铜量和含铅量较大的炼炉遗迹。

槽形炉冶炼工艺复原图

从桐木岭遗址回来的路上是陡岭下遗址的试掘点,在这里首次发掘出国内保存较好的双排冶炼炉。此外还发现了与炼锌有关的焙烧炉、槽型炉、房址。在遗址旁河床岩石上发现了疑似人工开凿的洗矿槽遗迹。洗矿槽上宽下窄,顺水流方向从上到下逐渐加深,在洗矿槽底部发现了使用炉渣拌以砾石浇筑铺垫的痕迹。

河床上疑似洗矿槽

从矿冶考古角度来看,桂阳在全国首次发现了以炼锌为主兼炼多金属的冶炼工艺流程,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认为,桐木岭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冶炼技术、中国矿冶史、铸币史、赋税史乃至政治社会史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桐木岭的槽形冶炼炉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炼锌炉,伴之出土的一系列炼锌遗迹与冶炼遗物,可全面复原当时炼锌工艺流程;发现的硫化锌矿焙烧炉及焙烧工艺系中国古代炼锌史上的一大技术进步;遗址中还存在铅、银、铜等其它金属冶炼的活动,多金属一体冶炼是中国矿冶考古的首次发现,说明对矿石的综合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考古学学科发展来看,桐木岭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是在聚落考古理念指导下的矿冶考古新突破。通过对遗址的全面调查,确定当地采用“以矿就煤”的生产模式来降低冶炼成本;通过对遗址中心部位冶炼平台的整体揭露,完整复原出冶炼场址的功能结构布局。这对于认识古代手工业场址的功能分区、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工人的生活及生产力状况都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