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八场走进中南大学

21.04.2015  01:02

  湖南新闻网长沙4月20日电  (记者 刘柱 通讯员 王轩)20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伦理学会主办,光明网和中南大学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八场在中南大学举行。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作题为《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演讲,并与师生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胡彬彬围绕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诚信、敬业、爱国”几个关键词,引经据典地讲述了乡贤文化中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认为,“中国传统乡贤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极其珍贵的思想资源,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终极追求。

  “友善”是乡贤首要的品质。根本宗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家庭宗族的生存和发展。他们通过参与制定乡约,号召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友善待人,共同为乡间社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胡彬彬说,“‘友善’重在一个‘善’字,而‘诚信’则重在一个‘真’字。这是传统乡贤文化中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两个基本原则。”

  胡彬彬认为,在中国的传统乡贤文化中,“爱国”是其最终的落脚点。爱桑梓,敬祖先,重乡土,培育乡土观念,应该成为族人、乡人、国人增强凝聚力的一种方式。“加强乡人对于本乡本土各种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地理物产等内容的熟悉,使乡人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达到爱国的最终目的。

  在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从友善出发,进而为诚信,以此为基本原则,本分行事,即为“敬业”。胡彬彬解释道,“对于普通人来说,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就是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强调,做到“敬业”,其实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即是“爱国”。每一个个体做好了这几点,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就很容易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标,那么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实现了。

  胡彬彬最后总结道,“乡贤文化”从某种意义来看,就是某一个地域中的优秀文化,需要重建乡贤文化,并在当今农村社会中呼唤新乡贤。“新乡贤文化的弘扬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的嘉言懿行能够像古代的乡贤一样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并进一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