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构建城市文明新常态 推进民生事业大提升

01.03.2015  12:00

株洲市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着力优化城市环境,广泛宣传发动,大力提升城市品位,破解民生难题,市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2015年1月31日,正式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公示名单。

一、建立新机制,强力推进任务全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书记、市长挂帅,13位市级领导参加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和十个创建专业组、城市四区创建办。市委书记、市长多次率队对农贸市场、无物业管理小区进行督查,5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市委副书记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率队深入背街小巷骑行暗访民生问题,现场办理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时间表、线路图、任务书》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办法》,把文明创建纳入市直单位绩效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推出暗访督查、专项调度、诫勉谈话、行政问责等过硬措施,推进创建任务全面落实。三是强化督查考评。抽调力量配强督查组,全年督查里程3万公里以上,下发整改通知书274份、督办通知100个,编发督查通报13期,追责函21份,年度问题交办总数3700多个,问题整改率近100%。委托国家统计局株洲调查队对各专业组(区)开展模拟测评,在市属媒体公示成绩排名,层层传导压力。

二、培养新市民,全力抓好素质大提升。一是选树典型引领人。挖掘培育先进典型,用典型力量培育和彰显核心价值观,先后推出了无声警察陈国营、美德少年何建林、“回乡种文化”教授夏昭炎,夏昭炎先进事迹作为央视一套“走基层 新乡贤”开篇之作专题推介。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全年共有6人获评中国好人。组织了株洲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第二届感动株洲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近80万群众参与。二是开展活动带动人。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文明餐桌行动、文明旅游、为民务实清廉·我们在一起等主题实践活动。源源不断为市民提供精神文化食粮,送戏下乡7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15000余场。持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新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岗1038个,文明单位志愿服务帮扶点73个,组织了“金秋助学”、“邻里守望”、“向环卫工人致敬”等名声响亮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浓厚氛围感染人。积极宣传核心价值观,刊播各类稿件8200余篇,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全年发布公益广告145.2个版,电台、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公益广告43125条。印发《文明市民手册》、《公民道德建设手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手册》等130多万册。在城乡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3200多处、遵德守礼提示牌20878块、楼栋公益宣传牌34631块、善行义举榜600多个。

三、回应新期盼,合力推进民生快发展。一是大力强化社会保障。以“民生100”工程为抓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保持100%。1.8万农村五保对象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额减免。开工建设安置房5482套,竣工封顶8109套。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试点工作,解决了城区1万多户居民房屋和6000多户土地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二是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02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52所、社区少年宫10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101所,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312处。立足民生保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1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916个农家书屋全部建成,以“欢乐潇湘·欢乐株洲”为标识的群众文艺汇演风生水起,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已成常态。三是切实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规范交通秩序,城区主干道机动车守法率达99.17%,行人守法率达99.17%。加快两型示范建设,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关停严重污染企业69家,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7.7%。改造老旧小区12个,试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建成全国示范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放自行车2万余辆,绿色低碳出行成为市民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