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一高职生逆袭 打造出无人工厂与富士康做生意
刘亚斌在工厂检查设备(谭浩瀚 摄)
这几天,刘亚斌在朋友圈“火了”!“85后”、草根、技术控、奇迹……这是刘亚斌的标签。如今,他还是创客的励志榜样。
2012年,刘亚斌辞掉民企的销售工作,开始与合伙人创业,研发、生产出了一种高大上的“电磁加热辊”,还打造出湖南首条无纺布生产线。最近,他的“无人工厂”也即将投入使用,在该厂内,无纺布生产线将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提前步入工业4.0时代。
【辞职创业】从小喜欢拆装机器,把梦想变成现实
刘亚斌出生于衡东县,从小就淘气,还特别喜欢拆装各种机器。
有一次,刘亚斌把父亲的收音机拆坏了,怎么也修不好,为此还挨了一顿打。不过从那天起,刘亚斌就暗自发誓,长大后想当一名科学家。
“小时候太调皮,理科成绩却一直不错。”考上株洲职院(现湖南汽车工程学院)后,刘亚斌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开始真正地接触应用电子。
毕业后,刘亚斌先后在中车和一个民企做过销售,并与电磁加热辊结缘。期间,他还和日本专家交流、学习过。他说,“早些年,国内高端行业应用的电磁加热辊,以日本产品为主,价格贵,维护还不方便,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同时,在工作中,刘亚斌也发现公司确实不能满足更多客户需求。而善于学习的他,早已有把握,能研发出更好的电磁加热辊。
2011年,刘亚斌辞职,与合伙人在芦淞区白关镇租了房子,潜心研发,开始自主创业。
【行业领先】研发生产的“电磁加热辊”,富士康用来做手机主板
研发电磁加热辊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辊面温度均匀、稳定。
“辊面的温度均匀,才不会影响用它来加热的产品的质量。”但是,刘亚斌为了把温度的差值,精确到最小值,失败了几百次。
刘亚斌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从小对刘亚斌要求严格。“他们不给我零花钱,而是给我一块地,让我自己种豆角,然后再去卖豆角,挣得的当做零花钱。”所以,在刘亚斌的世界观里,只要肯干,所有事情都有解决办法。
经过大半年的调研、实验,刘亚斌终于开发出一种“电磁加热辊”产品,并且,他的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磁加热功能”也获得了授权。刘亚斌告诉记者,“电磁加热辊看似小众,却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科技创新产品。”
“电磁加热辊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能够做到恒温加热,且能耗低、无污染,精确度高,比传统油加热节能60%以上。”刘亚斌介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新材料研发制造领域。常见的,钞票印刷、皮革上的logo印制等也要借助这项技术。
2012年初,刘亚斌成立了株洲齐杰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生产电磁加热辊技术已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他说,“全国能造电磁加热辊的企业,目前应该不超过10家。”
创业第一年,他的企业就生产销售了辊筒60多支,实现收入500多万元。
“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薄了,是因为主板做得越来越精细,而这项技术的关键,就得运用到电磁加热辊。”刘亚斌说,目前,富士康和国内知名的钢铁企业(因为签订保密协议,无法公布具体数据)等,已应用了公司生产的电磁加热辊产品。
【填补空白】建湖南首条无纺布生产线
从“废旧棉花”到“无纺布”,是不是很神奇?
2014年下半年,刘亚斌收购了时代新材闲置的一套大型设备,投资研发生产无纺布,而原材料就是废旧棉花。
“配上我的电磁加热辊,不仅节能,还能提高效率。”刘亚斌说,株洲不仅是个工业城市,而且全国十大服饰市场之一。“以前,株洲的服装加工,要去江浙一带进无纺布,现在,我们就能提供高质量的无纺布。”
刘亚斌在原有电磁加热辊生产线的基础上,投资研发了湖南第一条热轧无纺布生产线,主要生产无纺布、无纺布粘胶、无纺布制袋等一系列产业链产品。
刘亚斌介绍,无纺布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不助燃、易分解、无毒无刺激等特点,可用到服饰加工领域,如衣衬、裤头等,还可用于医疗卫生一次性手术衣、口罩等。“如今,全市正在加快开发建设重点工程‘千亿服饰产业园’,我相信无纺布的前景很光明。”
【新成果】无人工厂将投入使用
装布、裁剪、贴膜、制作、到最后制作成无纺布(环保袋)产品……记者在工厂看到,完成所有的工序,只需要刘亚斌按一下开关,就可以全自动化完成。
这就是刘亚斌新研发出的一条自动化生产设备。他说,“现在都在提倡工业4.0时代,我就关门研究,目前,已经完成实验阶段,马上就可投入使用了。”
喜欢钻研的刘亚斌,天生有颗“不安分的心”。
“周末放假,他没事做,就会闲得慌。”同事王丽说,刘亚斌不仅琢磨原有的事业,还是个技术控,喜欢琢磨其他领域的事情。
去年年底,刘亚斌在无纺布生产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完善,研发出一条无纺布制袋(环保袋)生产线。“在这条生产线上,已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工厂。”刘亚斌希望,这能给芦淞服饰配套产业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