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快节奏外交:会议不断拖堂 午饭热3次

29.11.2015  12:26


在见下一场外宾途中,李克强总理边走边看手表,以便更精准掌控时间。中新社 刘震 摄

  11月20日—27日,李克强总理先后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在苏州主持召开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上海考察上海自贸区,在北京会见部分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并出席其他活动。

  下面这12个细节,告诉你这一周的“克强节奏”。

   (一)时间就是金钱

  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马其顿总理格鲁埃夫斯基的时候,李克强总理面前摆着一只棕色的小座钟。

  这是11月26日中午12时15分,当天上午,他已经连续会见了5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

  繁忙紧凑的日程安排,离不开精确到分的“克强节奏”。在等待外宾前来的时候,李克强会抬手看手表来确认时间。而在会谈期间,他对时间的把控,则要依靠这只小小的座钟。

  据说,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也事先得到了信息:不用讲客套话,直接奔主题、谈“干货”。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有一个经验:时间就是金钱。”李克强在一场会见中说。

   (二)一路飞驰

  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京西宾馆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一路飞驰前往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正式访问的捷克总理索博特卡。

  而在启程赴马来西亚前,11月20日中午,李克强总理也是在出席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后直接乘车奔赴首都机场。

  飞机上呢?总理也不闲着。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部署内政外交大事,这是总理长途飞行中的“常态”。

   (三)热了三次的午饭

  繁忙的日程,很难保证正常的用餐时间。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出席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为与会领导人举行的欢迎宴会,直到晚22时才正式开席。

  第二天一早,总理在吉隆坡会议中心出席第十届东亚峰会,并在会后见证系列协议、宣言签署,直到下午15时才返回饭店吃上午餐。

  饭店的厨师说,因为会议不断拖堂,总理这顿饭,他反反复复热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