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有效途径----平江县推进化肥减量行动

01.07.2016  01:26

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县域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57万人,24个乡镇、542个行政村(居委会),总耕地面积80.5万亩。是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县之一,是国家商品粮重点县、国家优粮工程项目县、全国产油大县。近年来,我们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主推技术,不断创新了工作机制,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逐步转变了农民的施肥方式,深入推进了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有力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积极探索了平江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一)完善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控制肥料养分投入总量。充分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和施肥专家系统,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增产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科学划定施肥单元,合理制定针对不同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和周年耕作制度的作物亩均化肥施用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的紧密协作,进一步完善平江县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健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2015年及时更新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目前有5种作物类型(早稻、单季稻、连作晚稻、油菜、玉米)、 3个水平(氮磷钾含量高中低)、2类肥料(单质肥、配方肥)共计30个配方,供我县农民“对号入座”选择施肥配方,直接从养分投入总量的“源头”上进行化肥减量。

(二)构建土壤培肥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平江县制定了土壤培肥技术方案,重点推广了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培肥技术,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藏肥于田”,提高耕地地力水平,从而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可降低化肥用量。2015年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2300吨,种植绿肥24.87万亩,农作物秸秆还田18.6万吨,秸秆肥料化利用率达到65.8%。

(三)建立新型肥料推广应用平台,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充分利用平江县较为完善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乡镇站和村级服务点为平台,以科技示范户、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大力推广新型肥料。一是推广应用控释肥、缓释尿素,通过延缓肥料养分释放时间,减少化肥的气态和淋洗损失,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二是推广应用生物菌肥,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肥和难溶性磷钾肥,固定空气氮素,以提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三是推广应用水溶肥,将肥料溶解于水,直接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2015年全县推广控释肥280吨,应用面积7000亩;推广缓释尿素180吨,应用面积13000亩;应用水溶肥,实现水肥一体化4500亩。

(四)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平江县通过生态能源建设,大力推广“规模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推进沼渣沼液有效分离、高效利用。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贴,支持规模化养殖户加强畜禽粪便清运、储存,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转运、加工,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鼓励广大农民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同时力争到2020年全县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自产商品有机肥施用总量达到5万吨。

二、抓好基础项目实施,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水平

(一)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照“巩固、拓展、延伸、深化”八字方针,创新工作方式,加快成果应用,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2015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30万亩,其中水稻100万亩、玉米6万亩、油菜20万亩、茶叶6万亩、蔬菜3万亩;采集土样400个,推广配方肥21700吨,应用面积达到70万亩次;完成24个乡镇的施肥咨询专家系统软件制作。

(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各地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稳产增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实施好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完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2015年-2018年全县建设27.5万亩高标准农田。

(三)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推广项目。开发利用有机肥资源,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物资补助方式。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研发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绿肥。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豆科作物固氮肥田。

三、强化保障措施、全程化抓好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凝聚工作合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纳入粮食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延伸绩效考核,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带头办点,干部分片负责,引导农技推广、科研教学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行动中来。通过明确责任、整合力量、强化培训、优化服务,加强督查,促进关键技术和政策措施落实。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加大投入,并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结合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从农业“三项补贴”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采取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方式,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施用有机肥、配方肥、高效缓释肥料和种植绿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贴。

(三)加强宣传培训,强化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学施肥技术水平。围绕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营造科学施肥氛围,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懂得“投入与产出比较”和“成本与效益分析”,引导农民自觉降低化肥用量,确保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四)加强试验示范,确保技术支撑。积极开展新肥料、新施肥方式试验,探索本地农作物养分吸收规律,摸索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操作习惯的肥料减量技术;创建不同类型的、可行性较强的“减肥”技术示范片,点面结合,以示范带动技术普及应用。开展控释肥、缓释尿素、水溶肥试验;加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