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区最后的家具工业园区即将整体转型

30.10.2014  12:32

  家具工业园区内,啄玉家具是仅剩的两家家具厂之一,传达室的唐师傅说,巅峰期厂子有近百人,如今只有30来人上班,生意也从全国转向本地。 陈飞 摄

  本报讯(记者 卜劲文 通讯员 周殷)机器轰鸣,货物进进出出、销往全国各地,隐藏于天心区桂花坪街道桂庄社区,长沙城区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家具工业园区走过了17年辉煌历程。鼎盛时期,来这里工作、进货的人数上万。如今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家具工业园区的生产环境与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天心区政府决定对家具工业园区进行整体转型。昨日,记者走访了这个长沙城区最后的家具工业园区,记录它最后的一程。

   刚建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门面上、厂门口的招牌早已取下,或大门紧锁,或转做仓库和其他生意。昨日,在桂花坪街道环保干事黄泽坤的指引下,记者走进这个占地160余亩的家具工业园区,已难见繁华。

  家具园区位于刘家冲路以东、时代阳光大道以北、万芙路以西、杉木冲路以南,于1997年招商引资落户天心区,陆续引进近20家大型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家具生产、制作、加工、销售。“鼎盛时人数达到一万多。”黄泽坤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在当时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长沙啄玉家具有限公司是目前仅存的两家正在生产的厂家之一,负责守门的唐师傅来厂子5年了,关于“东家”的过去,他早已耳闻。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生意以前做得很大,在广州、上海、南京、武汉都有店子,现在只做本地生意。走进厂房,公司总经理李伟戴着口罩和工人们正在忙。“我做这行25年,当时是招商引资过来的,以前生意好时两部货车轮流跑,就长沙市内每天都要送26单货,送到井湾子、广大环球等大市场。”回忆过去,李伟侃侃而谈,这里原是一片荒地和简易乡村小路,周边也没人住,后来人多了,娱乐餐饮也慢慢发展起来。她还记得,这里开得最早的也是当时唯一的名为高家庄的卡拉OK餐饮店天天爆满,很多厂家开会、逢年过节聚会,都要预订位子。

   人多了,却沦为污染源头

  工业园的到来让这里繁华,而繁华后的今天却再也容纳不下它。随着芙蓉南路、刘家冲路、时代阳光大道等主要道路的相继拉通,自2004年开始,家具园区周边陆续建成多个居民小区,原来的城市郊区现在变为了城市市区。原有陈旧的生产设备和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油漆加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木材切割造成的噪音、成品打磨时产生的粉尘等形成各类污染源。

  仅在2012年,周边居民对家具园区的投诉就有10余起,日益加剧的群众与园区的矛盾,既带来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桎梏了园区和当地的经济发展。

  2013年,天心区环保部门将家具园区污染企业纳入非都市型产业退出重点整治对象,对园区内20家家具企业集体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定期开展执法巡查进行督促升级整改或退出。经过一年努力,并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和政策宣传后,原20家家具生产污染企业已清(劝)退18家,剩下2家企业已完成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噪声、废气实现了达标排放。

   环保倒逼,工业园区转型文化中心

  污染企业整改、退出并不是终点和目的,谋求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天心区作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核心区、省政府行政中心所在地和全国生态示范区,早在2008年确定要转变发展方式,全区经济以“两型”产业为龙头,将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商贸物流业、文化产业和金融业作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根据这一政策思路,2013年天心区政府决定对桂花坪原家具园区进行整体转型,引进“中阿文化礼品城”投资开发项目,拟将整个家具园区转型为礼品文化交易中心。转型后的文化中心将以高收入人群、文化艺术界人士、奇石发烧友和运营商等为消费目标群体,旨在成为“国际高档礼品展销专业市场”、“全国奇石根雕展销专业市场”。

  现在的园区已不见过去机器轰鸣、粉尘漫天的生产场景,周边居民都切实感受到了如今环境明显好转。“我们知道不整改不行,如今园区要整体转型,我也愿意配合。”李伟说,现在转型在即,她也时刻准备着“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