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崔根良的家国情怀

19.07.2016  20:12

现任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是苏州吴江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公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崔根良又荣膺全国“时代楷模”称号。

不忘初心 永葆党员本色

亨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光电行业航母,苏州市地标型企业。作为规模效益连年上升的大型企业集团掌门人,崔根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怀揣着“两颗心”,一颗忠于党和祖国之心,一颗对社会大爱之心,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职责。

20世纪80年代初,崔根良从部队退伍后投身商海,在浙江承包了一家企业。正当他在异乡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老家吴江七都乡的党委书记“三顾茅庐”邀请崔根良回乡,担任濒临倒闭的吴江七都丝织服装厂厂长。好友都跟崔根良说,回家去接管一个快倒闭的小厂,这太不划算了。

崔根良说:“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现在组织上让我回去建设自己的家园,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期盼,我怎么能回绝呢?”返回家乡,他一头扎进丝织服装厂里,与员工们一起奋战在生产第一线,24小时连轴转。几个月后丝织服装厂扭亏为盈,企业利润达60多万元。

找寻发展新方向 走出艰难创业路

服装厂“起死回生”后,镇政府又把另一家亏损严重的企业交到了崔根良的手上。崔根良到了当时投资最大但亏损严重的乳胶手套厂当起了厂长。他与技术人员一道研究产品,陪着工程师几天几夜研修设备……不到半年时间,再次扭亏为盈。

可好景不长,令人惋惜的是,乳胶手套厂的红火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场亚洲经济危机与市场整顿,乳胶手套厂倒闭了。这使崔根良陷入深思:什么样的行业才是朝阳行业?什么才是企业屹立不败的根本?

很快,他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创办一家新兴的电缆光缆企业。“几百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几台老掉牙的机器设备,一台报废的铁炉,还有120万元债务。”崔根良说,这就是他当时的全部家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底,亨通全年生产电缆121万米,位居全国前列;1994年,正式组建亨通集团,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2003年,亨通光缆产销量居国内第二,从一个负债百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荣登全国通信电缆销售冠军。

崔根良(右二)和党员们一起学习交流 资料图

 

创新路上不停歇

2003年,亨通光电成功上市,崔根良不满足于现状,他盯住科技创新,提出自己生产光纤。崔根良从全国同行请来了顶尖专家,指导刚组建的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经过500多天的苦战,达到世界水平的光纤产品终于“拉”出来了。光纤的研制成功,给了崔根良巨大的信心,亨通科技创新的道路一发不可收拾。又是500多天的奋战,光棒技术也被攻克。

2010年8月7日,亨通自主创新研发的光纤预制棒终于成功面世。至此,亨通完全掌握了光纤、光棒的核心技术,成为中国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完成了亨通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完成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真善不为人知

从亨通创立之初,崔根良就没有停止过他的慈善事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正在首都机场准备回上海的崔根良也立即改换航班,赶往成都。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在第一时间向灾区送达了首批抢险通信光缆,亨通集团累计捐资捐物1000多万元。

2012年6月,崔根良出差江西时发现,革命老区敬老院的生活设施还很差,没有热水、没有卫生间、没个像样的厨房。崔根良连夜组织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到赣南考察,以最快时间拿出扶贫方案。当年,亨通资助江西老区敬老院改造的“鹤轩安耆”项目启动。在3年的时间里,亨通改造了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25所敬老院,捐赠了26辆多功能救护服务车。

崔根良始终奉行“真善不为人知”的理念。从创办亨通第一天起,崔根良就秉持这样的信念:一名优秀企业家必须有大责任、大担当。正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企业小的时候是少数人的,做大了则是国家的。”这是崔根良永远的“中国心”。

崔根良完成了从艰苦创业到卓越创新的实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从企业责任担负到社会责任担当的升华,他的身上,深切地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为实现中国梦的不懈追求和顽强拼搏。

[编辑: 熊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