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寻路十八湾
起个大早,一路向西。
2月28日,正月初十,记者驱车2小时,来到宁乡县黄材镇大山深处的十八湾农庄采风。
斜风细雨,峰回路转。上午10时许,车至目的地,好客的主人迎了出来。
黄材镇位于宁乡西部山区,曾出土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被誉为“南中国青铜器之乡”。其炭河里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约3000年历史,是目前已发现的全国唯一一座西周城址。羊年访“羊”,好兆头!
农庄的主人名叫吴立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中等个头,憨厚的表情中透出干练。
放眼四望,好一个幽美的所在。群山环绕,树木葱珑,小溪流水,菜地青翠,一排排农家屋舍,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只有现代化的户外“游泳池”和高耸入云的4G通信塔点醒着都市文明。
“这里不仅土菜出名,负离子也可以卖钱,所以生意还是蛮好的。周边客人慕名而来,一到夏天便搞不赢,服务员都要多请十多个。”说起这些,吴老板满脸自豪。
还有更让吴老板自豪的事。去年,他牵头成立了“宁乡县十八湾水果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有60多户周边农户,还有省农科院的教授和一些企业大户,实施“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目前已流转周边几个镇的土地1000多亩,重点推广猕猴桃种植和生态农业开发。
在一本厚厚的印刷精美的“炭河里遗址公园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招商目录”中,记者果然发现了“十八湾水果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吴立强”的名字。黄材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卢果丰补充道,“十八湾合作社正在与镇政府洽谈一个流转土地300亩的生态农业项目,很快要签约了。”
吴立强其实并不是黄材镇人,而是相邻的横市镇人。这位1992年复员的老兵,原本可以安排在长沙市公安局西区分局搞内保,在“小平南巡”的改革春风中毅然决然选择“下海”,经营过电器,贩运过海鲜,最终选择到黄材镇松华村搞农业开发。
谈起创业史,吴立强满脸沧桑。“那是1999年9月,当时还叫白合村,又叫大冲里,我来到这里承包了190多亩林地田土,开始创业,十八湾的名字也是我取的,山路十八弯嘛!”。接不通路,储不到水,借不到钱,所有创业者的酸甜苦辣他都尝过。
如今,路通了,水来了,钱有了,该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谈起政府的扶植,吴立强深怀感恩。山里气温只有2摄氏度,寒风凛冽,但老吴还是兴致勃勃地把记者拉上山头,因为那里有一个政府出资80万元新修的小水库。
“欢迎5月份再来,那时的黄材镇一定更美!”。黄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文祥真诚地发出邀请。
吴立强临行特意叮嘱:“再过2年,益娄高速通车,长沙市区到这里,只需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