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粮食生产和农业工作再创佳绩亮点纷呈
县委常委杨韶红(右一)、人大副主任张陆林(右三)陪同
省农业委总农艺师刘年喜(右二)
调研吉庆镇万亩玉米高产创建情况
县委书记胡忠威(右五)视察早稻生产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新化县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狠抓粮食生产,加快产业推进,强化农业执法,助力科技兴农,粮食生产和农业工作再创佳绩,亮点纷呈,在继续保持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基础上,2014年又相继获得全省、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水车镇正龙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紫鹊界舞草龙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优秀奖,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名列前茅、持续领跑。
践行群众路线全力服务三农
新化县农业局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抓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为载体,以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突出问题为抓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五送五下乡”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服务三农、紧扣农时结合起来,坚持进村入户、调研走访,坚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坚持扶农帮困、解决问题,做到知农时、助农耕、解农忧、帮农困。通过送惠农政策下乡,解读和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将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田间地头,提振了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心,激活了农业创新创业的活力;通过送技术服务下乡,进村入户进行技术帮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送放心农资下乡,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施用放心药,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切实保证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送致富信息下乡,积极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与项目,搭建农产品购销信息平台,帮助和指导农民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通过送阳光培训下乡,采取庭院学校、田间学校、专项技术培训班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以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专业化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五送五下乡”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党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和部门形象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农业强县导了航、鼓了劲、助了力。
县委副书记、县长邓光吕(左二)与种粮大户谢伦生(右二)亲切交谈
副县长李南新(右一)、农业局长曾绍宏(左一)视察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抓实粮食生产筑牢农业之基
主粮面积稳中有升。中国人饭碗应主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精神,围绕“稳面积、攻单产、优品质、提效益”的总体思路,始终把双季稻、杂交中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面积落实,推进水稻“压单扩双”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政府引导、利益导向、经济杠杆、土地流转等方式,有效遏制耕地抛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守住耕地红线,全面推进中低产田土的改良改造,加大有机肥建设与培肥技术的推广,改善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在去年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市场粮价持续低位徘徊、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情况下,发扬蛮拚精神,迎难而上,务实创新,粮食生产仍然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27.92万亩,比上年增加3.21万亩,粮食总产490251吨,比上年增加25591吨。
行政推动强劲有力。新化县每年的第一次县委常委办公会议就是研究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作为“半年预否决”和全年“一票否决”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历亲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督查指导粮食生产,其他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都挂点帮扶双季稻重点示范村,矢力同心支持粮食生产。
规模经营特色鲜明。支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化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遏制非粮化、严禁非农化。2014年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857户,比上年增加251户,经营面积达到5.2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
财政投入机制创新。县财政粮食生产专项发展资金增加到800万元,调节、整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的资金超过2960万元。粮食生产专项发展资金主要支持扩双增面配套工程、集中育秧、高产创建、统防统治、粮食生产奖励等方面的工作,相关项目资金向双季稻示范区倾斜。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地力培育、机制创新和科技提升等建设。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机购置补贴,以粮油生产机械装备和设施农业设备为重点,足额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县级配套的农机购置补贴。鼓励粮食生产高产高效创新,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着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兴农成效显著。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为契机,全面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推广条件极大改善,队伍素质极大提升,服务项目领域不断拓展。大力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作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试验示范品种的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农户现场观摩,全过程、全方位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增强试验示范品种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活动,全年共试验示范早稻新品种5个,中稻新品种18个,晚稻新品种27个,玉米新品种10个,油菜新品种7个,筛选出了一批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良品种。以高产创建为技术推广平台,承建了1个油菜、1个早稻、2个晚稻、2个玉米共6个国家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被评为全省先进示范基地。水稻重点推广了“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新购置钢架育秧大棚320个,新增专业化育秧组织23个,早稻集中育秧面积8.03万亩。玉米等旱粮作物着力推广“适时早播、一穴单株、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关键增产技术。此外,全县进一步加大了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0.6万亩,机耕面积62万亩,机收面积45.2万亩,机插面积18万亩。加强“阳光培训”,把先进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先后举办大型涉粮培训班31期次,培训人员2800余人,印发技术资料10余万份,制作技术标语1000多条,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农技信息30多期,免费发放放心农资近50吨,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
农业局长曾绍宏(左)、副局长邹定中田间了解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
农业局干部在田间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态势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
农业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农业已成“四化”建设短板。为有效破解“天花板”、“紧箍咒”,新化县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集约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主打茶叶、中药材、有机蔬菜、观光农业等特色品牌,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一条龙服务,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新化县充分发挥茶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的有利条件,把茶叶产业作为新化的特色名片加以打造,茶农企业层出不穷,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现已拥有优质茶园面积5万亩,年产干茶2000吨,茶叶综合产值2亿多元。渠江薄片茶业公司、奉佳农业科技分别晋身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其生产的“渠江薄片”、“奉家薄片”等茶叶饮品,品质优良,誉满天下,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渠江薄片”还先后参加了“从北京到乌兰巴托”中国茶文化艺术展 和“2014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两次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在异国他乡演绎中国茶艺,展示新化风采。
作为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县,全县有中药材面积13.5万亩,金银花、玉竹、黄柏、厚朴、白术等药材种植养成习惯,颇具规模。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品质升级,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为了促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形成产业链群,产生聚集效应,扩大产能效益,新化县加强外引内联,积极招商引资,多次与一个大型国药集团洽谈合作事宜,可望签约成功,落户新化。
新化县明确“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家庭农场催生活力、专业合作做强产业”的蔬菜发展思路,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增速提质、扩容增效、全面发展,全县蔬菜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个。位于圳上镇的新农仓生态专业全作社,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用现代理念经营农业,致力绿色环保,打造高端品牌,已建成无公害蔬菜面积1000亩,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加工线2条,年产新鲜蔬菜4000吨,“新农仓蔬菜片”荣获第九届(国际)农博会金奖,新农仓蔬菜基地被评为“娄底市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牌,来新化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访古探秘、释怀心情的游客纷至沓来、乐此不疲。新化县应顺人们对自然、原生态、农耕文明、田间体验等农业生态游需求越来越旺的发展态势,依托得天独厚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构建农旅结合、农旅共强、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中有旅、旅中有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农业的传统与都市的时尚、农业技术与艺术、农业文化与创意、农业产业与平台融会贯通,优化山、水、田、园、路、城镇、村落、民居等农业资源配置,推动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把传统的农业发展成为农业大观园、科技大讲堂、生态会客厅、聚会大本营、美食嘉年华等新形态的休闲农业。开展以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庭院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实施绿色植保工程,推动潮生产,打造绿生活。休闲农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新化千帆竞发,风生水起,2014年新创建省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1家,创建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2家,新增农家乐100余家、增加床位1000余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旅游综合收入中所占权重越来越高,为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68亿元作出了重大贡献。
送农技下乡
农资打假
强化农业执法确保“舌尖”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及农业和食品行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化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属地管理、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原则,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强化问责,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通报、约谈、督办、整改等工作制度,强化政府各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乡镇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形成了“一把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职能部门齐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创新管控手段,加快建立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制度,按照“预防为主,全面排查,强化监管,严格整改,标本兼治”的工作要求,加强源头治理,推进监管前移,以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整治、农产品基地监管为重点,抓住农药、农产品上市高峰期,春节、国庆、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这些时间节点,切实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违法犯罪,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农药、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公开爆光典型案件,做到隐患排查一个不漏,问题整改一个不落,违法行为一个不放,责任追究一个不少。2014年,新化县农业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春夏季农资打假、省运会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办理群众举报案件等专项行动12个,共出动监管、检测、执法人员1080人次,抽检农产品样品3000多个,农产品农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办理一般程序案件21件,没收种子2914公斤,假劣农药39件加12瓶,责令退回种子5000余公斤、肥料上百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通过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的强力开展,连续10年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禁用农药在新化市场基本绝迹。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食品安全宣传月、阳光培训、送农技下乡等有效载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15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多份,全面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努力营造安全生产、安全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标准化水稻生产基地30万亩、金银花生产基地2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000亩、蔬菜生产基地5000亩,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农业技术规程25个,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承诺书450多份。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标准进村、入户、到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培育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效应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把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流通品牌化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火墙”。
(曾绍宏 邹定中 鄢金玉)
生态茶园
开心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