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化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15.06.2015  18:35
  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经济新常态下,农业机械化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大逻辑?为破解这一难题,近日,新化县农机局组织农机推广人员,对我县农机化发展现状、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新化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基本县情。
  新化地处湘中丘陵与湘西山地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半丘陵地区,是革命老区县、国定贫困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今年,又正式列入省直管县。全县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场、办、区),总人口146万,其中农业人口127万。共有耕地73.86万亩,其中水田53.94万亩,旱土19.92万亩。
  (二)农业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我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达84.25万千瓦,动力机械110652台(套),拖拉机达1948台,耕整机达25700台(套),插秧机460台,收割机430台,排灌机械22050台,这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全县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有49家,农机经销网点18家,农机维修服务网点16家。
  二、新化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
  (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我县农机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外出打工和不愿种地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为丘陵山区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圳上镇为例,该镇共有农村人口5.6万人,2014年外出务工2.4万余人,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弱,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一部分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适时抓住机遇,大量租种荒芜田块,租种面积呈连年递增态势。如圳上镇绿宝农机合作社,2013年租种土地400亩,2014年租种600亩。合作社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耕种,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有了用武之地。
  (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拉动,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热情。
  近三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投资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补贴资金量逐年增加,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局科学设置农机购置补贴经销网点,完善服务体系,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39.02万元,补贴机具达 28014台套,受益农户达13890户(其中我县2012年补贴资金1094.1万元,补贴台数5762台,受益5167户,2013年补贴资金1395.92万元,补贴台数5288台,受益户4377户,2014年补贴资金1449万元,补贴台数16964台,受益农户4346户)。农机近三年总的投入是农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时期,已逐步凸显农民对农业生产机械投入和使用热情。
  (三)农机具的正确选型,为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由于丘陵山区的特殊地貌特征,造成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地作业,2011年以来我县大力推广微小型耕地机械(比如微耕机)和收获机械(比如斜跨式收割机)等一些适应丘陵山区使用的农业机械,有效解决了大型机械无法进地作业和农村留守的老幼妇弱人员无力操作机械作业的问题。
  三、新化县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群众最关注的农机工作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一级农机组织几近瘫痪。
  我县基层农机站都是挂个牌子,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农机人员少,待遇差,农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我县实施有3个年头,但是补助经费太少,仅基层农机员培训和机插秧物化补助就显得捉襟见肘,远远满足不了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农机合作组织少,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能力弱,服务领域仅限于水稻生产。
  (二)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影响新机具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贯彻落实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有力推广,我县农机化水平呈飞跃式发展势态,但这些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主要遍布在稻田相对集中的圳上镇、槎溪镇、洋溪镇、维山乡、科头乡、琅塘镇、孟公镇等乡镇,这些乡镇也是主要的机插秧示范试点基地,很多示范基地已经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而偏远落后的奉家镇、水车镇、文田镇、金凤乡、天门乡等乡镇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田块多呈梯形状以及农民经济收入不高,投入农业机械的资金有限等客观因素,直接影响了新农机技术和新农机具在这些乡镇的推广应用,导致我县农机化发展不平衡。
  (三)农机结构不优,维修能力弱。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我县老百姓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日益高涨。从上面统计的数据看,虽然机械数量大,但总体结构不优,农机装备倾向于机耕、机收、机插、植保、农产品加工环节,机插秧水平相对滞后,是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机械烘干是最薄弱环节。而油菜、花生、玉米以及畜牧、渔业、林业等农业机械则是一片空白。
我县农机维修网点只有16家,且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城立新桥、茶厂等地,由于大部分拥有农机具的农机手都生活在农村,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农机手维修农机具极为不便,尤其是农忙季节,往往由于农机具没有得到及时维修而影响农机作业;有些新型农机产品如播种流水线、大型轮式拖拉机、高速插秧机、半喂入式收割机等更是本县无法修理,一旦出现故障只能等着厂家派人来维修,而厂家在我县没有售后服务点,也保证不了及时维修或配件供应,故障农机具得不到及时维修,农机效率得不到正常发挥,不仅耽误农时,影响农业生产,也影响老百姓购买新型大、中型农机具的热情。
  (四)农机作业条件差,使用效率低。
  我县地形地貌复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机耕道稀缺,现有的机耕道坑洼不平、而且狭窄,农机通行时转移困难,作业效率底。而且绝大多数田块分散、不集中、不规则、泥脚深,呈阶梯状,农机作业极为不便,且容易打滑下沉;机库棚稀缺,农闲时绝大多数农机具都是露天存放,可谓饱经风霜,不仅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使用寿命还大大缩短。
  (五)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惠农补贴政策趋于弱化,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
  我县是个人口大县,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多耕地少,土地联产承包制将原来整块土地分得支离破碎,对土地耕种、施肥、打药、收割等农机化作业极为不利,不仅增加成本,而且费时费力。现阶段,我县大多数农民担心将土地流转出去会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故而宁肯土地抛荒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使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影响农业机械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是按原农田承包到户的耕地面积,直补到农户的,农民种田与否、抛荒与否都有补贴,而实际大规模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合作社、农机户、机械种粮大户却没有按实际种田面积享受到各种补贴,严重挫伤了他们扩面种粮的积极性,影响广大农机户、机械种粮大户继续购买新农机和使用新农机具的动力,从而影响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六)小农机伤人事故频发,作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我县农机保有量大,点多、面广、线长,经费不足,监管难度大,农机安全隐患急剧上升。特别是我县以小农机为主,小农机在农业作业中具有方便灵活,作业效益高,耕种质量好的特点。但在一些山区,半山区机耕道路不畅,在耕种中不是上坡就是下坎,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农机伤人事故。同时,一些农机手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中违规违章作业,也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很多小农机操作手都是家中的顶梁柱,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使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些家庭还因此走上了返贫的道路。
  四、新化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为切实发挥好农机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体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的地位,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意识。
  农机部门应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切实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从农机化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制约农机化发展瓶颈等难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拓展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水稻耕、播、插、收、加工、运输全程机械化,同时将服务向植保、农田和水利建设等多个领域延伸,不断推广引进新型农机具,促进新型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做到机具配套合理,实现一机多用。
  (二)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丘陵山区的农机化作业条件明显劣于平湖区,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的磨损报废速度、消耗水平要远高于平湖区,建议适当提高中央财政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规模;实行补贴比率区域性差别的方法,对丘陵山区一些特定种类机具,如旋耕机、微耕机、小四轮拖拉机、大型拖拉机、中型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械、全喂入式水稻收割机,购置补贴比例提高到50%以上。
  二是加大多方投入。积极加大农机示范项目申报建设力度的投入,从而达到政府增加农机化投入的最佳途径,重点申报农机科技示范建设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投入的引导作用,合理利用各类农业项目建设中农机化建设资金,谋划农机发展新思路。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主动与财政、农业、开发、林、牧、渔业及水利等部门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并参与农业项目中财政资金支持的补贴农机品类的确定和机具选型等工作,以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多渠道筹集农机化发展资金,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独辟蹊径,在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引导的同时,鼓励农民踊跃购买和使用新型农机具,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加快先进适用新机具的推广和引进。
  (三)发展地方特色农机,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在现有农机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发展适宜我县丘陵山区特色的新型农机具,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为激励推动农机部门的发展后劲,在现有耕作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急需调整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引进适应今后农业生产服务活动所需的现代农机装备。为此,我县应结合区域实际,立足于我县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发展地方特色农机,不盲目追求和购置大型农机具,采取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突出地方特色的发展思路。同时,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打造跨区作业服务新品牌等有效方式,全力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四)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建设的关键在农村,基础环节在基层,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乡村两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需求,切实转变服务观念,走引进、示范、推广的路子,本着“立足推广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的原则,全力提升农机推广社会化服务的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培养和发展新型农机市场,完善农机作业和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形成以县为中心,乡镇为主干,村组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方位的农机服务网络,加快“农机致富模范村”和“农机科技推广示范村”的建设。
  二是创新行业监管机制。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章为依据,结合我县农机部门具体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把依法行政、依法管机贯穿于工作的整个过程。积极开展农机牌证管理和年度检审工作,加强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促进“农机安全村”的创建;继续加强对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整合,规范有序开展各项农机管理工作。此外,积极会同我县工商、质监、物价、公安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农机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开展专项整治,对制售伪劣农机具和零配件的企业依法实施取缔,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合格零配件流入市场。同时严格农机修理工市场准入制度,净化农机市场,维护用户利益,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三是提高行业队伍素质。通过开展农机行业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等有效方式,进一步提升行业队伍“文明管理,优质服务”的水平,定期组织开展农机行业业务知识抢答,举办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班等有效形式强化实施培训,从而达到提高行业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