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湖南”走进“现象级”
现象一
讲话“精神”深入人心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犹如一阵春风,催生了文艺家们心中的新芽。
在我省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上,“创精品”成为与会者的共识。来自文学、戏剧、影视、美术、音乐等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倍感振奋。
为创精品,全省上下同心,集中发力。湖南省设立的文化事业建设引导资金,针对电视剧《毛泽东》等重点作品予以重点支持;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对入选的老中青艺术家进行重点扶持;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文艺生产单位转企改制,焕发了生机活力; 省作协开展重点题材规划会、重点作品审读会,与高校合作建立作家研究中心……
一连串的举措正在产生聚合效应。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我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文艺家紧贴潇湘大地,正在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美丽画卷。
现象二
文化盛会“人气飙升”
2014年,热情好客的湖南人举办了多场文化盛会,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友人。
湖南省十二届文物(国际)博览会上,文物拍卖会、文物交流会、全国玉友会、专家鉴宝会、文物精品展览、民间收藏学术讲座、文物一元竞买,七大活动目不暇给。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印度等国的客商在此聚会,商机无限。
两年一度的电视盛会,为期三天的狂欢。第十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暨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上群星璀璨,无数创意闪光点赢得了观众的欢呼喝彩。电视与互联网在晚会“相亲相爱”,网台互动模式的创新中,看到了中国电视的希望。
2014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是一场艺术的狂欢。17个国家的21位国际雕塑大师留下作品,成为长沙一道永恒的风景。大美长沙的魅力也通过他们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现象三
文化大步“走出国门”
2014年12月6日至8日,泰国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成了“湖南文化走进泰国”的大舞台。
“湖南文化走进泰国”开幕式暨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湖南文化产品在这里展出,唐浩明的《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讲座在这里开讲。
富丽堂皇的展厅,分为“绣”、“茶”、“瓷”、“影”、“书”、“画”等6个专题展,集中而生动地体现了享誉海内外的“湖南文化现象”。参观展览的泰国民众,纷纷在展区拍照、留影。
2014年5月中旬,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展,“文化湘军”齐聚鹏城,全方位展示湖南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成果。同年6月中下旬,湖南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00余件精品亮相上海环球港,6天的展示展销,达到近1400万元的销售额,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实现既好看又好卖。
现象四
改革勇趟“深水区”
敢啃“硬骨头”,勇趟“深水区”。2014年,湖南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了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2014年11月底印发的《深化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将潇湘晨报社、长株潭报社、法制周报社、金鹰报社、当代商报社等报刊社,划归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将湖南教育报刊社、湖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湖南地图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划归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整合湖南广播电视台相关可剥离经营性资产和芒果传媒有限公司,组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8月18日,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挂牌成立。新成立的机构整合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新闻出版局机构和职能,关系理顺后,管理和服务水平迅速提升,实现了“1+1>2”的改革效果。
现象五
欢乐潇湘,雅韵三湘
群众唱主角,草根当明星。“欢乐潇湘”活动从2014年3月启动后,各地把舞台搭到田间地头,全省参演团队上万个,参演群众近百万,观看演出群众达千万人次,在三湘四水掀起了群众文艺的热潮。
“欢乐潇湘”搭建起群众文化平台,“雅韵三湘”则重在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艺术享受。2014年“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分“艺苑金秋”、“舞台经典”、“省会周末剧场”等7大板块,全年演出超过200场,群众欣赏高雅艺术成了家常事儿。
两大惠民活动的蓬勃开展,真正做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
现象六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2014年是我省文艺创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一年。从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到首届路遥文学奖,一大批优秀作品展示了我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实绩。
电视剧《毛泽东》、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湘剧《谭嗣同》,艺术性地再现了从湖南这片热土走出来的伟大人物的精神面貌,他们“敢为人先”的血性湖南人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潇湘儿女。
文化湘军怎能缺少打动灵魂的文字!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用温婉有致的笔调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展示了乡村美好的人情人性。阎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因其语言朴实,叙事富有张力,结构严谨,人物鲜活,展现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获得评委青睐摘得首届路遥文学奖……
现象七
电视节目引领风潮
2014年12月26日,湖南卫视最新原创的《一年级》圆满收官。在继《我是歌手》(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等节目大获观众好评外,《一年级》也多次斩获同时段全国卫视收视第一。2014年电视湘军继续引领风潮,现象级节目一个接着一个。
无论就收视率还是影响力,《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与《我是歌手》(第二季)都是今年国内当仁不让的金牌现象级电视节目,显示了其强大的带动和示范效应,成为行业标杆和模式引领。两节目的吸金能力更是令人咋舌,2014年《我是歌手》(第二季)冠名权2.35亿元,《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冠名费更高达3.12亿元,两档节目总收入均超过10亿元。
现象八
完罍归湘,百年梦圆
国之重宝,盖身合一;完罍归湘,百年梦圆。
2014年6月28日晚,湖南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布置得典雅堂皇,古韵盎然。商代青铜重器皿方罍器身,结束近一个世纪的海外颠沛流离,与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器盖重逢,从此身首合一,永存湖南。
在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下,2014年6月下旬,皿方罍器身以洽购方式顺利归国返湘。
2014年,文博工作亮点颇多。4月,“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益阳兔子山遗址因出土1.5万余枚战国至三国孙吴时期的简牍而榜上有名。12月,文物部门在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段长约48.7米的古城墙。考古专家确认,这是三国魏晋至唐初的长沙城北城墙。
现象九
文化之旅“记住乡愁”
省文物局的统计显示,全省普查登记的古村落有251处。这些古村落融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乡风民俗、建筑理念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旅游等价值。
“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带着这样的使命,湖南日报《记住乡愁》专栏记者奔波于省内大小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及时报道其现状和老手艺的遗存保护情况。发稿46篇,共计5万余字,报道均被国内主要新闻门户网站转载。
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工作,刻不容缓。2014年,湖南省的浏阳大围山镇楚东村等28个传统村落,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实行整体保护。
山花绽放处,也是文艺大雅堂。在文化部公布的“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我省21个县或乡镇榜上有名。这些民间文化资源和艺术形式,已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和成果共享的文化活动。
现象十
镜头守望民族文化
作为国内首个专门面向全球华人文化领域年度人物进行表彰的庆典,“2014中华文化人物”评颁活动2014年岁末在武汉举办。民间文化研究工作者刘启后,以其在民间文化抢救上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收集整理了众多珍贵第一手资料,获选“2014中华文化人物”。
刘启后,笔名老后,1944年出生,湖南省隆回县人,现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老后是一位民俗摄影家。他持续38年从事民间文化田野考察和文化遗产挖掘、记录、抢救、保护、研究与传播。他的努力使得隆回县的花瑶挑花绣、呜哇山歌、滩头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