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拜年,一拜23年

22.02.2015  11:07

  又是正月初三了。走亲访友的,外出休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热闹与开心。

  而对于一帮益阳文化人,“正月初三”却有特别的含义。这一天,他们又要团聚了。益阳“土著”们巴望着,“”在外头的益阳人要“归根”。

  不是习俗,被益阳文化人弄成了习俗。

  从1993年正月初三第一次团聚开始,这样的“文化拜年”持续了23年。参加的人员在变,团聚的地点在变,但时间始终不变。“正月初三”雷打不动。

  2月21日,雷打不动的“正月初三”像一个文化符号,镶嵌在益阳。它又像一双手,在益阳摇摆。它更像一个磁场,吸引着脚步。

  这一天上午,从长沙到益阳,路上的车依旧很多,比平时多花了十几分钟。当记者赶到益阳银城文化馆时,馆内的5个工作室早被画家、书法家占了。围观的,这个房间进那个房间出的,更多。墨香与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如果站在外面,一听,还以为是结婚喜庆。

  益阳文化人图的就是这份喜庆。

  熟悉的、陌生的面孔在晃动。画家石君、阮国新、史一墨来了,书法家盛景华、郭君飞、刘少明、石印文来了,正忙乎着呢。宣纸一张又一张,挥毫泼墨。作家郭辉、裴建平、黄曙辉也没闲着,忙的是眼睛,忙的是按快门的手。

  讲起“正月初三”,“老益阳”眉飞色舞。

  1993年正月初三,十几个“文青”提着小红灯笼,在益阳街巷走,互相拜年。走着走着,拜着拜着,动了心思:能不能每年正月初三都聚会一下,交流交流创作心得?“文青”们就在益阳街头拍了板:要得!当天,这帮意气风发的家伙就在原益阳市(今资阳区)一个叫“鹅羊池”的地方,搞了第一次聚会。兴头起,“文青”们便朗诵起诗歌来。鹅叫,羊叫,诗人也叫。其后,在皇玉塘这地方聚过几次。其后,规模大了,从文学界扩展到了书法界、美术界、新闻界。其后,影响波及到了市内市外、省内省外。

  去年正月初三,散文诗艺术中心举办“花鼓墨韵——颜新元小品展”,成了文化拜年的重头戏。展览的45幅画全部被藏家收购。

  文化拜年,别有韵味。正月初三的益阳,成了益阳文化人的一处精神家园。他们就像一群候鸟,每年正月初三栖息在益阳的某一处“湿地”,以诗书画的形式传递着乡情、友情,传递着对文化的不懈追求。

  第23个“正月初三”远去了。尽管来去匆匆,尽管天南地北,尽管青丝变成了白发,尽管“文青”变成了“文老”,但“正月初三”是益阳文化人不变的情结。常聚常新。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