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数据难引强刺激 增长更靠强改革

06.10.2014  19:02

  中新社北京电 工业增速、投资增速创数年来新低,发电量罕见同比下降,伴随着8月份各项经济指标集体走低,一些投行开始调低中国经济预期增速,官方会否重启强刺激再度成为坊间热议话题。

  不过考虑到物价、就业数据稳定,贸易顺差连续两个月创出新高等利好信号,一些经济学家将八月份数据的波动视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涟漪,而非全局性、趋势性的麻烦。有机构预计,官方不会在短期内放宽宏观政策,料会更多使用强改革而非强刺激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指标走低的态势从本月初就已开始显现。国家统计局月初发布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1,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均超过1个百分点,表明中国从生产需求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都出现下降。

  价格指标的披露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判断。8月份,中国PPI连续30个月同比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这显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工业品价格形成的压力依然存在,工业品市场供需形势仍不乐观。

  近日披露的工业、消费和投资数据更是出乎意料的低迷。8月份,中国工业增速骤降2.1个百分点,创出多年以来的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跌至13年来的最低水平。

  野村证券随即将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下调至7.2%,并预计自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四季度,中国央行将在每个季度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巴克莱也将中国今年GDP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至7.2%。

  在这种情况,国家统计局近日在发布数据同时,罕见地配发署名为“郭同欣”的长篇解读文章。该文章指出,气温偏低减少了企业用电需求。去年基数偏高也影响今年同比增速。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下,部分指标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自主调整的结果。

  一些学者也强调中国经济没有看起来“那么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提醒说,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已超过工业,其表现可能仍然较好。此外中国外贸顺差较大。这两项因素意味着中国GDP实际增速比一些机构按目前工业增速推测出来的结果要高。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也强调,虽然8月份数据预示了未来市场中的一些下行风险,但中国经济中的利好因素优于预期。他指出,中国国内需求疲软不仅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中,还反映在制造业和其他行业中,“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利好消息,因为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放缓是经济调整转型的必要阶段”。

  事实上,稍早时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为中国经济背书。他指出,7、8月份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出现一些波动,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在预料之中的。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李克强强调,随着总量扩大,尤其是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就业容量扩大了,对波动的容忍度也提高了。今年后四个月,中国将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调整,抱定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改革,着眼解决长远问题。

  朱海斌表示,这些讲话显示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近期不会出现显著变化。从货币政策角度,央行很可能将继续实行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预计至今年年末信贷增长将保持稳定,货币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会保持不变。

  对于未来的宏观政策,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表示,中国不需要刺激政策。他强调,对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的上下波动不要一惊一乍,有点平常心才能沉住气。靠增加投资长期反而增加供给,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