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创新聚改革合力 全面推进税收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这就需要走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国之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为切实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对推进税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要求,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进一步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五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税务系统上下一心,砥砺前行,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确定目标到规划路线,从一次次研究部署到一项项改革落地,80万税务铁军推动税收现代化建设稳步向前。
六大体系擘画税收现代化蓝图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税收领域改革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定位,因此更需注重改革的联动和集成,更需从全局角度规划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行动路线。
坚决落实中央部署,确保定好位。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社会协调发展,离不开税收支撑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税收宏观调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需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深刻参与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外交等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推进税制改革、征管体制改革、国际税收改革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对实施营改增、优化纳税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等也作出重要指示。这为税务部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开创税收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南。
税务部门坚持“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第一时间部署落实,第一时间报告反馈”,通过学深悟透、把握精髓,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转化为税收工作的生产力和推动力。
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确保开好局。
我国现行税制基本框架是1994年确立的,对增强政府财力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税收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审时度势,才能确保税收现代化建设开好局。
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带来革命性、全方位的“时代红利”;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为税收收入稳定、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对外开放波澜壮阔,迎来提升大国税务影响力的重要时期。这都为税收改革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对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提出更高要求。
面临征管升级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大;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既复杂敏感,又须确保改革效果,带来的挑战巨大;“互联网+”背景下,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征管服务难度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必须通过提高税收管理服务水平,来应对这一系列复杂局面。
“税务部门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2013年12月26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税收现代化总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六大体系”建设,使之更有时代性,更富创造性,更增先进性,更具引领性。
全力推进改革创新,确保见实效。
形势决定任务,战略决定策略。“六大体系”建设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的系统性重构。这既需要把握大局、统筹兼顾、科学实施,还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税法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积极推动税收立法,全面规范税收执法,持续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税制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经济发展要求,在推进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改革中完善税制体系,落实服务五大发展理念的税收优惠政策,深度参与国际税收改革。
——服务体系建设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打造“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品牌,推行税收规范化建设,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显著减轻办税负担。
——征管体系建设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加快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信息管税能力。
——信息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税务”,全面建成金税三期工程,推广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打造智慧税务生态系统。
——组织体系建设以打造高效廉洁队伍为目标,优化税务组织体系,加强税务系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税务绩效管理和“数字人事”试点工作。
随着税务总局各项改革详细方案的出台,基层探索全面展开。
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全国首个省级电子税务局;云南省地税局研发土地税源管理信息系统;江苏省国税局打造风险管理平台升级项目;浙江省国税局打造“税企共建党支部”志愿服务模式……这些基层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盘活税收改革发展大局。
有梦想才能有蓝天,有激情才能有创造,有责任才能有动力,有使命才能有壮志。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税务人以不避难的态度去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去落实,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行稳致远推动税收事业发展。
税收改革创新永续前进动能
改革永远是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3年,税务总局党组清醒认识到,税收工作距离实现税收现代化还存在差距——在服务发展大局、职能转变、依法治税、信息管税、人才支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如何破题?答案是深化改革。
法治护航——以依法治税为统领,加快税收立法,规范税收执法,让法治基因融入税收改革血脉。
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税务系统的具体呈现。不仅需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还需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围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税务部门加快推进税收立法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税法》《烟叶税法》《耕地占用税法》等立法工作取得新突破。税务总局党组明确,在新的税收法律未取代现有税收条例之前,认真执行现行税收条例,也是依法行政。
公平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税务部门该管什么、能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
2017年5月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给出答案:4领域27事项61子项的权责清单对外公开,保留的权责事项也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同时,税务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三项制度”试点,确保税收执法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目前,税收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税收执法行为逐步规范,税收管理方式日趋科学,法治从治税手段转变为税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税的生命线深深扎根税务系统。
相向推动——以营改增为“突破口”,税制改革与征管改革齐头并进,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营改增,是近年来我国减税规模最大的改革措施,自2012年启动试点迄今累计减税1.61万亿元。这项改革实现了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全面覆盖,在中国税收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涉及1600多万户企业纳税人、1000多万自然人纳税人和超过1.9万亿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显示出了改革的规模之大,那么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阶段,55天时间完成四大行业超过1000万户企业纳税人的税制转换,更显示出改革的难度之高。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80万税务铁军用行动诠释税收的责任、担当和高效执行力,促进了营改增改革完成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平稳落地。2017年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施营改增,既为当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增添了强劲动力。
在营改增的引领下,资源税从价计征、环保费改税等多项税制改革加速推进。全面推进的税制改革,对征管改革提供了相向的推动力。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改革向纵深迈进。这需要同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来提供支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说。
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第一次从国家治理的高度阐述税收作用并作出部署,开启1994年分税制后最为宏大的一场税收征管改革。
改革方案聚焦“理顺征管职责划分、创新纳税服务机制、转变征收管理方式、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优化税务组织体系、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六大方面,重点解决征管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而征管改革成效,随即在税制改革中得以验证。全面推开营改增期间,全国税务机关增设办税窗口17386个,建立9338个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3.6万个联合办税窗口,合力提高征管效率,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落地。有专家表示营改增等改革成了国地税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的“试金石”。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同步提升了征管质效。近年来,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创新大企业税收管理,深化税务稽查改革……税收征管模式“升级版”初步成型,传统管理方式向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推进改革,摸索方法,积累经验。把税收制度变革与征管改革、服务优化、技术升级、人才支撑等相互聚合,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成为税务部门改革“多点开花”时期,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为推动税收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不竭的火种。
信息管税——积极推进“互联网+税务”,全面建成金税三期工程,打造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通过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实现服务管理的“乘数效应”。
2016年10月,金税三期工程全面上线并平稳运行,实现了全国税收数据大集中,建成了规范执法、优化服务、管控风险、信息共享的“大平台”。
“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20多年来首次将地税部门纳入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实现国地税业务、流程、服务、数据的四个统一。”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所长李万甫表示,同时还需兼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700余个业务代码规范,上万个业务差异问题分析,超1亿人次纳税人培训,510亿项历史数据迁移……2013年启动的金税三期工程,在前两轮试点基础上分步推进试点,逐个攻克难关,在2016年实现“全覆盖”。金税三期工程每年可支持处理涉税业务超过100亿笔,为6000万法人纳税人、3亿自然人纳税人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涉税服务。
除了办税更便捷,这几年老百姓有个明显的感受,倒卖假发票的行为越来越少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015年全国推广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实现了发票信息自动采集、实时上传及监控等功能,大大提高“以票管税”的水平。
不止打击假发票,这一系统还在优服务、防风险、辅决策、助反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建立起可深度挖掘的‘数据金矿’,有助于真实掌握地区、行业、企业经济发展和物流情况,及时为宏观经济决策和税收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正是把“死数据”变为“活信息”的重要探索之一。自2013年起,税务总局就将数据增值应用定为信息管税的核心,通过数据分析形成不少“拳头产品”,包括完成了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分析报告,发挥了“以税资政”的重要作用。
税收服务发展大局谱写崭新篇章
在推动各项改革过程中,税务部门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密切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增强服务管理创新对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改革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依法组织收入,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税收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证,但如何促进税收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与税源实际更加切合?
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坚决依法收好税、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落实减免税、坚决打击偷骗税的“四个坚决”工作要求,做到“好时不放人情水,难时不收‘过头税’”。同时建立新型税收收入管理体系,对全年收入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实现有效的分析和监控,提高了税收征管的统筹性和精准性。
主动依规减免税、执行中不打折扣,与“依法征税”都是税务部门的基本职责。
近年来,我国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性、制度性减税举措,税务部门及时明确政策细则和征管操作规定,提升办税便捷度、改进优惠享受方式,使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2015年和2016年,全国税务部门落实“双创”税收优惠分别减税超过3000亿元和4000亿元。
服务国家战略,融入世界经济,彰显大国税务的风采。
“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柬埔寨……”随着税收协定的签署,广西商人林伟强的国际运输生意已基本覆盖中南半岛各国。目前我国的税收协定网络覆盖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2016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开展双边协商,为跨境纳税人消除国际重复征税49.7亿元。
这是近年来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税收合作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税务总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税收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G20对运行上百年的原有国际税收治理体系的重塑,提供了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中国样本”;成功举办第十届税收征管论坛(FTA)大会、金砖国家税务局长会议,积极配合商务部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平行主题会议……中国税务部门通过全面参与国际税收合作,服务全球治理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
在强化合作服务“国际大社区”的同时,税务部门通过服务创新促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地见效。
京津冀,人口超过1亿,GDP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如何在区域发展中,实现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需要推出包括税收服务在内的配套改革举措。“三地统一了办税平台,实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当纳税人迁移时,如果结清已发生的纳税义务,就不作注销清算处理。而且对企业进行异地经营,也统一了执法标准。”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支持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中,税务总局进一步探索“跨界”服务创新。不仅包括如何“解问题”,完善区域内税收争议、利益协商解决等机制,统一执法标准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还包括如何“优服务”,推动税务登记管理、纳税服务、资质互认等方面实现统一。
这些重点区域税收数据变化,反映出国家战略实施效果明显。京津冀新兴服务业发展亮点突出,五年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1.5倍和89.5%。长江经济带高端装备类制造业快速发展,五年间税收增长44.4%,比制造业平均增幅高18.9个百分点。
为支持政策先行先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自贸区,税收管理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在上海自贸区推出“办税一网通办”10项创新措施后复制推广,在4个自贸试验区推出“出口退税无纸化”等10项新增创新举措,将出口退税功能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2016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共实现税收收入4091亿元,远远高于全国税收增速。
深化便民办税,建设规范税务,优化税收环境。
“寓管理于服务中,是建设服务型机关的必然要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认为,近几年税务部门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纳税服务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机关转变。
税务部门的这一转变,首先来自于理念转变、制度先行。2014年3月,税务系统开启我国纳税服务标准化、制度体系规范化建设大幕。到2017年,纳税服务规范经过1.0版、2.0版、3.0版的升级改造,实现服务一把尺子、办税一个标准,办税效率明显提升,办税负担明显减轻。统计显示,减少办税时间平均达30%以上,增加“立等可办”即办事项50%以上。
制度规范打牢基础,响亮品牌提质增效。2014年开始,税务总局启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相继推出了26类90项便民办税服务措施。在此带动下,便捷的电子税务局、“二维码”一次性告知、表证单书办税无纸化、12366纳税服务热线、同城通办和省内通办等服务创新方式越来越多元,含金量越来越高。
“最明显的感受,办税时间短了,报送资料少了,办理效率高了。”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慧表示。2012年至2016年,全国纳税人对国税、地税部门的满意度分别提高了3.92分、3.85分。这与近年来税务部门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便民春风常态化、纳税服务规范化密不可分。
打造税务铁军驰骋逐梦征程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实现税收现代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税务干部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总局党组依托机制创新,破解税务干部队伍建设难题,力促各级班子担当尽责,推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凝聚起磅礴之力!
用信仰塑造灵魂,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锻造“忠诚担当 干净干事”的税务铁军。
税务系统有近80万名干部、55万名党员,工作中经常和纳税人打交道,面临的执法和廉政风险较多,因此需要造就一支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更好肩负起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
但由于税务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无论国税还是地税,党组织关系都在地方,造成上级机关“管不住”、地方“管不严”的问题,管理监督效力层层递减。这一难题如何解决?建立纵合横通强党建的工作机制,成为破题之法。
一方面,注重在“纵向”上形成“两个合力”。充分发挥垂直管理和属地管理优势,把握“条主动、块为主”工作要求,实现税务系统与地方党委共管共治,同时,税务总局与各级税务机关齐抓共管,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合力。
另一方面,打造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从税务总局党组到基层税务机关党组,既抓好本级班子主体责任的落实,又抓好下一级班子主体责任的落实,还督察再下一级班子主体责任的落实,推动“下抓两级、抓深一层”,逐级延伸责任体系。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治行”,更要通过思想和明责督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系统每年层层举办专题培训班,选编税务系统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切实把理想信念内化为干部的自觉坚守。同时,税务总局制发系列文件,形成责任清单,加大巡视力度,实现了对12个直属单位和36个省国税局党组巡视全覆盖。
用创新激发活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锻造“勇于开拓 奋发向上”的税务铁军。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如何激发干部活力,有效破解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管理顽症,提振税务干部精气神?
用好绩效管理“指挥棒”,让班子更好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
“不仅将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各项税收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还将班子成员个人绩效与单位绩效挂钩,把绩效结果与干部任用等结合,激活了整个队伍活力,就好比高铁把发动机安装在每节车厢一样。”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形象地说。
全面实施营改增,55天完成四大行业超过1000万纳税人顺利转换税制,离不开绩效管理带动的高效执行力。“为了保证营改增的顺利实施,及时制定了营改增专项绩效考评办法,层层传递压力、增强合力、增加动力,保证了改革在重庆的顺利实施。”重庆市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处长黎功柱表示。
“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具有高位推进、上下联动、闭环运行、自我更新的特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央国家机关推行绩效管理的成功典范。”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评价说。
以数据描绘“3D画像”,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
受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应用的启发,税务总局将大数据融入干部队伍的管理中,为每一名税务干部建立成长账户,职业基础、业务能力、日常绩效等都通过数据形式反映出来,形成数字人事带队伍的管理方式。
“数字人事实现了对干部更客观、更准确、更全面的评价,打破了干部考核千人一面,掀起了选人用人的神秘面纱,激发了个人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管理的新抓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高鹏程表示。
“税务系统启动的数字人事是我们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管理和政府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探索和突破,解决了考核难以量化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说。
用匠心育就尖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锻造“能征善战 继往开来”的税务铁军。
曾几何时,“小马拉大车”“骑着自行车的追赶骑摩托车的”成为人员素质与税收工作差距的戏称。在2012年底,全国税务系统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仅为3.64%,拥有“三师”资格证书的仅为4.41%。
面对税收现代化建设紧迫的形势,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锻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税务总局党组提出领军工程育俊才,从2014年起,用5年时间,培育1千名左右领军人才、1万名专业骨干、5万名岗位能手。
领军人才选拔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对人才的能力、个性、知识水平、职业倾向和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试。经过5年实践,目前已分5批选拔了607名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全部为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06人。
育才是成才的关键,精挑细选后更需要精心培育。从名师讲堂到经典研读,从财税理论到传统文化,从情景模拟到沙盘推演……4年培训周期中,领军人才班的学员要完成9次长达7个月的公共培训,还要开展实践锻炼,有短期境外培训,有到OECD和WTO等国际组织工作,到香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等。
“我们与中国税务领军人才开展过合作,他们对税收事业的激情和专业精神,以及丰富的信息量和颇有见地的学习工作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荷兰税务海关局国际事务司战略政策顾问伯特•科斯特评价道。
为了进一步激发基层队伍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总局党组坚持倾情带队、严管善待。一方面,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加强基层税务干部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做好服务管理,为干部不出事、干成事、成长好创造良好环境。
2017年8月31日至9月1日,税务总局召开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工作会议,部署抓实党建铸魂、配优班子聚力、带强队伍固本、真情服务暖心的严管善待活基层措施,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厚植干事创业氛围。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全国税务系统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朝着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目标奋力前行,进一步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