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工资性收入增长显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22日举行2015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指出,2014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最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势头。
杜志雄表示,2014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当中的比重继续下降,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4.1%,连续第六年保持4%-4.5%的实际增长区间,反映出第一产业增长的相对稳定性。
2014年农业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为9.2%,比2013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受国家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国际市场中以城乡居民食物相对结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继续增长,实现了11连增,棉花和糖料等作物有所减少,大部分畜产品和水产品保持增长态势。农产品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利差在2012年急剧扩大的基础上继续回落,全年农产品净出口总额达到19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增速进一步回落。农产品进口增长3.1%,出口增长6.1%,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利差505.8亿美元,减少了0.9%。农产品进口额增速低于出口额,贸易利差缩小,并不是由于农产品进口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产品进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价格下降所带来的。
水产品和园艺产品贸易顺差,对减少整体农产品国际贸易利差的贡献非常突出,全年水产品直接贸易顺差是125亿美元,蔬菜的贸易顺差接近120亿美元,水果贸易顺差10.6亿美元。农产品生产品价格稳中有降,总体上2014年全年农产品生产品价格比上年下跌0.2%,结束了2010—2013连续四年上涨的态势,不同农产品生产品价格的运行继续呈现分化的态势。受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影响,棉花生产品的价格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跌,第四季度比2013年同季棉花收入下跌30%,2014年国家废除了全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在新疆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棉花收储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由于国内棉花库存较高,国内市场棉花价格相对较低,秋季新棉上市后,平均支付出厂价格由2013年的每吨大约2万元下跌到2014年第四季度后期的不足1.4万元。
杜志雄指出,2014年我国的东北和内蒙启动了大豆价格改革,而且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明显下跌,但是由于国产的大豆用途和进口大豆存在一定差异,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传导并不明显,全年国产大豆生产品价格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比上年上涨大约1.5%。居民食品消费者价格持续上涨,涨幅回落,2014年居民食品消费价格虽然继续上涨,但是涨幅回落,是2010年以来涨幅最小的,全年食品消费价格上涨3.1%,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不同类型食品消费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前几年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食品消费价格普遍上涨,涨幅比较大的态势不再呈现。
杜志雄表示,农产品生产的价格和居民食品消费价格走势的变化,一方面会带来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反映农产品和食品总体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宽松的转化。同时反映不同类型农产品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差异性,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支持农产品全面增产,可能不再是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最为显著,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正式公布了城乡口径统一新口径城乡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计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包括在城镇地区常驻的农民工,2014年全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稳健提高,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39.6%,比2013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转移性净收入占17.9%,比2013年提高0.4个百分点,财产性净收入占2.1%,与2013年持平,家庭经营净收入占40.4%,比2013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缩小到3:1的区间,2014年老口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7:1,新口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常驻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2:1,连续第五年呈现出缩小的态势。2014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