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支线航空有了自己的喷气式客机

30.11.2015  12:17
我国支线航空有了自己的喷气式客机 - News.HunanTv.Com
来源: i.ce.cn

  对我国航空工业来说,今年是个丰收年:继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后,ARJ21-700于11月29日正式交付成都航空运营。ARJ21-700的交付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全过程,这也将为国产大型客机C919项目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ARJ21-700研制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让人们有理由对我国民机工业的下一步发展充满期待——

  11月29日13时17分,机身印有“成都航空”字样及太阳神鸟符号的中国国产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缓缓驶过“水门”接受洗尘,正式交付全球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

  这是继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后,我国航空工业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国内航线将首次拥有自己的喷气式支线客机,更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全过程,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上海市市长杨雄等出席了上海的起飞仪式。

  起飞前,中国民航局向成都航空公司颁发了单机适航证、无线电台执照和国籍登记证。国家邮政局发行了ARJ21-700新支线飞机纪念邮票。

  环球试飞3万公里

  ARJ21-700新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包括基本型、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型号,座级78座至90座,航程2225公里至3700公里,主要用于满足从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型航线的使用要求。2002年4月国家批准立项,2008年11月28日在上海成功首飞。

  首飞以来,先后投入5架飞机进行试飞取证,累计安全试飞2942架次,5258小时。2014年4月9日,赴北美开展自然结冰试飞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3万公里环球飞行。2014年12月3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了ARJ21-700新支线飞机型号合格证(TC)。今年3月16日起,在全国15个机场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航线演示飞行,体验飞行乘客达到1866人次。

  通过ARJ21-700飞机研制,我国攻克了鸟撞试验、全机高能电磁场辐射试验、闪电防护间接效应试验等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掌握了失速、最小离地速度、颤振、自然结冰、起落架摆振等关键试飞技术,掌握了一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初步探索了一条“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民机技术路线,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双机长”+“双副驾”执飞

  2010年,中国商飞公司、四川航空公司、成都交通投资集团三方携手,完成了对原鹰联航空公司的重组,组建成都航空公司,并确认成都航空为国产ARJ21-700新支线飞机首家用户。

  “按照中国民航有关规定,ARJ21飞机接收后,成都航空空载试运营3个月后,将正式载客示范运营。”成都航空董事长庄浩刚说,尽管ARJ21是支线客机,但是完全具备干线航线的要求和标准。而到明年交付的5架飞机,足以支撑起十几条航线。目前确定了7条航线作为首批交付飞机计划运营的航线,航线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武汉、南京、昆明、西安、贵阳。

  首架ARJ21-700为全经济舱布局,共90座,由“双机长”+“双副驾”的黄金组合执飞。未来5至6年,30架ARJ21-700将全部到位。据庄浩刚介绍,该公司已先后培训飞行、航务、机务和乘务人员200余人次,并取得相关证书,制订了18项保障方案。

  初期票价会有较大优惠

  至于公众关心的票价问题,成都航空副总经理王凌云回答说,为了最大可能提高ARJ21-700飞机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成都航空制订了各种市场环境下的营销方案,包括特色机上服务、电商直销等,尽一切努力来提升航线客座率与营销品质。“价格取决于市场,头一两年价格会有较大优惠。”记者了解到,成都航空一共订了30架ARJ21-700,未来还有可能开辟东南亚航线。

  记者了解到,在ARJ21-700飞机航班上,除了成都航空现有的高标准服务外,还会增加一些体现地域特色、巴蜀文化的细节。比如,在椅套、靠垫上增加熊猫图案等。在成都双流机场,成都航空将把现有的2个值机柜台拿出1个来给ARJ21-700飞机的乘客专用。在ARJ21-700飞机可能降落的机场,计划提供专用的登机通道,以缩短乘客排队的时间。至于乘客关注度较高的机上餐食,将以比现有标准高20%的水平供应。

  首飞责任机长张放表示,飞机的操纵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试乘乘客也感觉比较舒适,相对于其他国产飞机,他对ARJ21-700的表现打100分的满分。“跟国际其他机型相比,我们能打90分,还是有进步成长的空间的。”张放说,“ARJ21-700从研发到取证再到交付,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辛,我们会努力把它运行好,请大家相信我们!”(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刘 畅)

[编辑: 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