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招生:还在纠结专业?高校兴起“大类招生”
高考咨询会上,两学生正在考虑志愿填报。随着高校推出“大类招生”,选择专业变得相对简单。(资料图片)
高考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纠结于选择哪个专业。不过,记者发现,今年许多高校兴起按“大类招生”。考生按专业大类填报志愿,被录取后,可以在本科前一两年统一学习专业类别的基础课,到大二或大三时再分流选择具体专业。那么,这样的调整将对考生的报考和学习造成什么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多所高校按“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可在本科前一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记者从全国范围内查询发现,这种招生方式今年在高校中颇为流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机械类,进行大类招生。”6月12日,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杜荣华告诉记者,从今年起,该院四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所有被机械类专业录取的学生,前二年的课程保持相同。进校学习后,学生还将获得校内专业选择、院内专业选择和专业模块选择的机会。
清华大学今年已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将需要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在大一年级,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并在大二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
另外,湖南大学今年继续按照专业类和专业相结合方式来招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将按照航空航天类和信息类等八大类招生;青岛大学今年有54个专业被分到18组专业类中,拿出半数专业试行按类招生,里面融含了计算机、电子、经济、金融等专业。
人才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
不过,“大类招生”只是开始,对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方案也会进行改革。“大类招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和壁垒,实现跨学科交叉培养。”湖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的招生模式下,学生进入学校后先接受为期一到两年的通识教育培养,后期再进行专业分流,可以给学生一个熟悉学科、了解专业的过程,也更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规划学业生涯发展方案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案。
在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还提出了“大类培养”、“模块选修”等,并从课程设置入手使其落到实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必修课+无限制地选修课’的方式来提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选修课程时具有盲目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水课’,教师设置选修课具有随意性,课程的目标性不强等等。”杜荣华表示,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采取“必修课+模块选修”的课程设置,模块设置尽量考虑与学科研究优势相结合,以利于将学科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模块课程的设置由研究方向相近的老师共同商讨决定,从制度上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据统计,学院相关专业目前已取消院内开设课程108门,新开课程66门。
杜荣华认为,改革后,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也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利于实现“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
优势
对接新高考改革,缓解考生压力
为什么今年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类招生?我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因为大类招生是对接新高考方案的需要。今年上海、浙江已经率先实施了“新高考”,文理不分科、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录取批次、按专业录取的高考新方案将逐步在各省推行。湖南也将在2021年高考中全面实行新高考方案。因此,实施本科大类招生能扩大考生在填报志愿环节的选择面,也能让考生进学校对专业有深入了解后再做理性选择。
湖南道南教育首席高考研究专家蔡晓辉博士分析,“大类招生”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大类招生”提高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缓解了考生在填志愿时的压力。
难点
“大类招生”
并非不分专业
不过,虽然“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学生最终还是要确定具体专业方向的。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而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从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大类专业分流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专业。这种模式最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实际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却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专业。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专业”,这样一来,“热门专业”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蔡晓辉建议,考生今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如果涉及大类招生,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所报考院校将来分专业的相关规定,这也直接关系到将来学生的专业去向,考生也有可能将来被分流至“冷门专业”。
提醒
超300所“野鸡大学”被曝光
湖南有6所
截至目前,已有十多个省份高考分数线出炉,很快就要填志愿,一些“虚假高校”也要开始作祟了。从2013年到2016年共曝光5批虚假大学名单,一些“野鸡学校”被曝光多次换个域名继续存在。
日前,“上大学网”公布了最新一期“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这是该网第四次公布上述榜单。前两年,“上大学网”曾先后公布了3批共210所虚假大学,经过教育部和各地主管部门的查处,大批虚假大学被取缔。今年,又有上百所虚假大学出现,有的属于改头换面更改校名,有的则是更换网址保留旧校名。迄今为止,被曝光的“虚假大学”已超过了300所。
按照校名,有118所虚假大学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天津、江苏等25个省区市。北京再次成为“野鸡大学”的重灾区,注明“中国”、“北京”、“首都”等字样的虚假大学达39所,占总数的1/3,远超其他省份。湖南省也有6所“野鸡大学”被曝光。分别为湖南屈原大学、株洲航空旅游学院、湖南经济管理大学、湖南湘林科技大学、中南建筑工业学院、湖南工贸学院。这些“野鸡大学”都不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之列,不具备2015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谨慎,防止上当受骗。与此前揭露的“野鸡大学”一样,这些野鸡大学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大多打着“中国”“北京”等字样,通过注册多个网站骗取生源,以出售假文凭等方式获利。其中,以“经济贸易大学”、“工商学院”、“科技学院”等命名的比比皆是。
如何辨别野鸡大学
1 看办学时间。“野鸡大学”办学时间短,有的一两年,有的三五年,没有传统和文化底蕴。
2 看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一般大学都有教室、行政楼、图书馆、电脑房、操场等,而“野鸡大学”的硬件配备极其有限,有的干脆在商务楼租房,有的展示图片上的图书馆很小,书籍只有一千来本,电脑房只有一两个,一看就知道是“糊”出来的。
3 “野鸡大学”专业非常狭窄,基本上市场上热什么,就开办什么专业。
4 教师资源依靠外援。通过了解资料,不难发现有些学校师生比例很小,有的甚至只有1∶40。学校的教师来源主要是公办学校老师“走穴”。
5 中介宣传时非常商业化,甚至用上“练摊式”营销手段。所谓顾问常用“这个学校什么都好;保证可以移民;读起来很容易”等语言来鼓动学生。
6 招生标准“飘忽不定”。张榜公布时学校要求明明很高,但学生的平均分勉强够60,中介却满口应承说没有问题,肯定能上。(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