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战故事】探访南岳临时大本营

05.07.2015  12:42


南岳圣经学校(四次军事会议会场)全景图

周恩来在南岳第一次军事会议期间给僧人的题词。

橘盈楼,当年叶剑英等八路军教官的宿舍。

夏日,又一次来到南岳。

虽然,当年的临时大本营无法看到全貌,但透过斑驳的树影,许多重要元素依然。南岳游干班中共教官所住的橘盈园未倒,蒋介石主持的四次军事会议的圣经学校还在,躲避日机轰炸的地下防空洞依然。

临时大本营所在地,当然归属大后方。

这里,又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

1、衡山大气象

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77年前。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

这期间,南昌危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大本营)于这年10月25日从武汉搬至南岳。

为什么是南岳?

不能再退!守住湖南,才能坚持长期抗战,这是各方共识。

研究“南岳与抗战”的史志专家曾瀛洲告诉记者:“南岳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决定了它能够成为临时大本营。国民党当局此时分别在湘北、赣北、粤北、鄂南陈兵百万,目的就是守住湖南,进而拱卫陪都重庆和西南大后方。军情紧急,大本营离前线太近容易遭到袭击,太远又不方便前线指挥官往来。而南岳无论是距湘北前线,还是赣北、粤北前线,都只有三四百公里,指挥中枢与前线联络也就方便了。从四次参加军事会议人员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将领是直接从前线赶回的。

再看地形地貌,北至长沙岳麓山,绵延起伏八百里的南岳名山是一道抵御日军南犯的天然屏障。就说主会场圣经学校吧,地处衡山腹地,被群山环抱在一个“窝窝”里。它东是瑞应峰,西是天柱峰,北边是祝融峰和掷钵峰,唯有南边是一个小口子——小溪通山外。隐蔽,是这里最大特色,就是飞机来袭,恐怕没等到投弹,在俯冲过程中就可能折断翅膀。

这里交通便利,粤汉铁路已经打通,湘桂铁路已经通车,衡阳机场可以起降飞机,粤、桂、贵、鄂公路已经联网,人员往来还算方便。因此,除第一次外,二、三、四次军事会议的主持者蒋介石,都是先从重庆乘飞机到达桂林,然后换乘火车沿湘桂线到达衡阳。

曾瀛洲还告诉记者:将南岳定为临时大本营,应该是武汉会战期间确定下来的。还在武汉鏖战急时,国民党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就带着一帮人,到这里安营扎寨,筹备即将召开的军事会议。与时同时,国民党军委会各部机关也陆续搬来。

军警云集,车水马龙。修路挖洞,架线布防。晨钟暮鼓的佛道修行地,分秒必争的战时中军帐,就这样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衡山南岳,一片抗日的大气象。

2、会议大决策

史家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在中国的抗战史上谱写了里程碑式的篇章。

此话不虚!

武汉会战时,在军委会担任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从延安带来一封信,是中共领袖毛泽东写给国民党总裁蒋介石的。毛泽东在信中说:“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勇,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然而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兴明,希望无穷……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而我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驱逐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

从会议进程看,国民党当局接受了这一观点,准备长期抗战,也认为抗战必然胜利。试听蒋介石在1938年11月25日开幕词中的一段话:“从卢沟桥事变起到武汉退军、岳州沦陷为止,这是抗战的第一个时期。从今以后的战事,才是抗战的第二期”——“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他还严厉要求:“今后抗战建国必须以建军为中心,分三期整训全国部队,限期完成,以奠定第二时期抗战胜利之基础。

会上,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方略。这表明国民党战略上的转变。转变的标志之一,就是决定国共两党合作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出任这个班的主任,共产党人叶剑英做了副教育长。1939年2月15日,南岳游干班正式开学,先后招收了三批学员3050人。

3、精英大云集

那几年里,南岳名流荟萃,将星云集,精英“囤积”。

北大、清华和南开的联校曾在这里扎营三个月;抗敌演剧八队曾在这里演出……中国现代史上的“文曲星”聚集在这里有郭沫若、田汉、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

在参加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的300多人中,最低职务的是工兵团长,其余的不是司令,也是师长。

开完第一次会议,国共两党办起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来源为四个方面:全国各战区部队按分配名额选送的校级和尉级的军官,各省、县政府及各级国民党党部选送的党政人员,三青团部保送的人员,从衡山、衡阳、曲江、桂林、吉安等地直接招考的部分高中毕业生。学员中少部分是上校、中校军衔,大多数为少校军衔。一些中外名人也曾来此讲课、作报告,其中有苏联顾问季维诺夫讲授“炮兵协同作战”;胡愈之先生讲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分析”,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讲述“对日军阀的解剖和日本国内的民主斗争”等专题讲座。在学员中,有一位叫胡光的,其实是越南共产党员胡志明的化名,后来成为越南共产党中央主席。

如果说,这之前的南岳是八方香客的朝圣之地的话,那么此时的南岳便成了各方精英云集的抗战重镇。

4、战事大分析

记者拜谒抗战烈士郑作民陵墓时,看到了另一座坟茔——被枪决的廖龄奇将军归葬地。

廖将军该不该是此下场,至今争论不断。但他死后,官方还是以殉职将领之礼让其葬在南岳。廖将军之死是第三次军事会议插曲之一。

南岳区文物局副局长刘向阳告诉记者,作为临时大本营,蒋介石后来又三次来到这里召开军事会议,时间分别是1939年10月末至11月初,1941年10月16日至23日,1944年2月10日至14日。第二次军事会议内容相对简单,即对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进行了清醒、正确的估价。

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虽然也召开在金秋时节,丹桂飘散的香味,无法冲淡圣经学校沉闷的气氛。会议进行了6天,蒋介石共发表了11次“训示”。1941年10月16日上午,蒋介石用带着挖苦的口吻,对第二次长沙会战提出批评——“现在敌人要打我们的哪一点,他就可以打我们那一点;他要占领我们长沙,就可以占领我们长沙;他要几时进来,他要几时撤退,皆可大喊大叫地用广播来通知我们,而且他一定能遵照他预定的时间,丝毫不爽的实施做到。”这日下午,在“对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之讲评与战略战术之训示”中,和盘托出了这次战役在战斗方案、兵力配备、指挥调度、工事构筑等方面暴露出来的战略战术问题。这让会战总指挥薛岳面红耳赤。

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人们始料不及。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在会战中离队返家之事被抖露出来。仗没打好,得有人承担责任,于是,廖龄奇在会上被判处死刑,就地执行枪决;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因指挥不力,被撤职留任。也许,正是这种严厉,让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中方将领知耻而后勇,夺得后来真正的胜利。

5、历史大问号

可令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1944年2月10日南岳第四次军事会议后,让他领受到了“最大危险”和“最深忧患”。当时,刚开完开罗会议回来,中国进入四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因此心情很好的他在会上宣布: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就是第二期抗战已将结束,我军向敌反攻决战的阶段——第三期抗战开始的时候到了。”可他没有想到,穷途末路的日军,竟发起豫湘桂战役,国军不仅丢失湖南、广西等大片领土,而且南岳这个临时大本营也易手给了冈村宁次。

这是为什么?对此,史家自有结论。

但作为临时大本营,南岳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一笔。

湖南日报记者 文热心 通讯员 邓 灵

 

相关专题: 气壮山河·湖南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