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在全国率先推行“扶贫财银保” 财政支招精准扶贫
“我申请到50万元贷款,只花了两周的时间,这次贷款下来能解决公司为贫困户垫置鸡苗的压力,也能保证贫困农户工资及时发放到位。”洞口士山农业发展公司法人代表罗丽芳介绍,罗丽芳是90后创业大学生,他的合作社带动了9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就业,成为此次政策试点的首批受益者。
8月26日,湖南省财政厅等部门在全国首次推出“扶贫财银保”。包括罗丽芳在内,共有5家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第一批总计200万元的“扶贫财银保”贷款。
在当天举行的湖南省贫困县精准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大会上,副省长戴道晋强调,在51个贫困县启动精准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是财政支农精准扶贫的创新之举,财政银行保险三者联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金流向企业、企业发展产业、产业致富农民”的利益传导,将有效缓解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帮助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省财政厅副厅长欧阳煌对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2015年,湖南就已在全省19个区县试点针对种粮经营主体的普通“财银保”贷款。用财政补贴资金鼓励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投保,投保后不需要其他担保抵押,便可凭保单向银行申请为期一年的贷款。截至今年6月,普通“财银保”已发放贷款1.6亿元。
近日将把该成功模式嫁接到全省51个贫困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帮扶1户贫困户可获5-10万元贷款,贷款利息和保险费用,财政将最高给予80%的补贴。预计一年内发放贷款金额超过15亿元,带动10万以上贫困户增收致富。
“还是很感谢政府,合作社贷款下来,意味着今年我们能买到更多的鸡苗,收入就会提高。”来自竹市镇梓木村的谢建军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在家里养鸡就能赚钱,一年能存2万元左右。
曾经签约普通“财银保”贷款第一单的桃江县,至今已有3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贷款1294万元。桃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卫星说,普通“财银保”打造财政、金融“双引擎”,实现了“‘财银保’一小步、社会资金一大步”,政策实施效果很好。
由于贫困地区的资金需求更迫切、融资方式更少,湖南省因此将普通“财银保”升级为“扶贫财银保”。不同之处在于,一是财政对贷款利息和保费的补贴从最高50%提高到了80%;二是申请对象从之前的种粮经营主体扩大到所有农业经营主体。
此外,“扶贫财银保”只在湖南省级和国家级共56个贫困县中发放。申请贷款的经营主体,必须是经县级扶贫部门认定,投资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产业致富的农业经营主体。从申请到最后放贷,时间最多不超过1个月。贷款利率执行同期基准利率,保费则不超过贷款本息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