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月手足口病高发 被病毒污染的手是主要传播“帮凶

10.05.2016  11:55

   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90%以上,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长沙晚报5月10日讯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李亚曼

  指导专家 刘如春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主任医师

  新闻背景

  根据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每年从4月起,手足口病发病数逐渐上升,每年4~7月、10~12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这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进入高发期。

  据长沙市疾病监测系统显示,今年以来,长沙市手足口病发病数较去年同期增加,其中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病例总数90%以上。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后,才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今年的手足口病来势汹汹,作为孩子父母、学校幼儿园老师、儿科医生,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A EV71灭活疫苗已获准上市,居民将可接种

  据长沙市历年疾病监测统计,每年4~7月,是长沙市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种类比较多,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并不代表就不会得第二次。因此,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的患儿,还是要做好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病毒以EV71和CoxA16最为常见。EV71型病毒感染性强,还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已获准上市,本市居民和儿童不久即可受益。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对紫外线和干燥非常敏感,对一般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碘酒)也都较敏感,所以保持居室的干燥、清洁,勤晒衣被,可以使病毒无处藏身。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及患者的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接触其污染的手、日常用品、衣物及玩具等都可能感染。其中,被污染的手是最主要的传播“帮凶”。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很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引起聚集性疫情。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患者在发病时,有中低热(38℃左右)出现。可以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症状,也可以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是手、足、臀部的皮疹。皮肤上的皮疹无疼痛瘙痒,但是口腔内的疱疹却可以引起咽痛,婴儿常可表现为流口水、哭闹、拒绝进食。皮疹一般在5~10天内结硬皮,并逐渐消失,不留瘢痕。

   特别告诫

  手足口病患者在一般情况下,发病情形大多数并不凶猛,水疱和皮疹可以在一周内自行消退,无后遗症。但有少数患者,尤其是3岁以下的EV71型病毒感染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治愈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B 孩子父母学校老师,牢记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如果您是孩子父母,下面的预防措施一定要牢记:

  勤洗手——家长要督促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外出玩耍回家后,应先洗手再进食。家长在接触宝宝、替宝宝换尿片、洗屁屁前后,也要注意洗手。

  多通风——家里要多通风透气,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要少带孩子去商场、超市、室内游乐场、麻将室等人多密集、通风有限的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吃熟食——教育孩子不要吃生冷及来源不明、不安全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

  喝开水——切勿喝生水,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需要的水分较高,肾脏的调节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易发生失水,多喝水有利孩子健康成长。

  勤锻炼——运动会给身体内的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定期锻炼,会帮助心脏、血管的血液循环更有效地运转,增强体质,能有效抗病。

  如果您是学校幼儿园的老师,应加强对孩子及家长的健康宣传教育:

  晨午检——老师每日早晨应对入学的孩子进行晨检,了解其出勤和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学校,并做好记录,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医。传染病流行期,下午上课前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

  因病缺勤追查——老师应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孩子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并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

  保持教室卫生——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孩子餐饮具、台面、书籍及玩具的消毒,特别注意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容易触摸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特别告诫

  家长要保持居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防止细菌及蚊蝇滋生。晴天将枕头、被子、毛巾、衣物等,拿出去晒晒太阳,利用紫外线杀死病菌。宝宝的奶瓶、碗勺、玩具,用开水煮沸消毒。空气消毒,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1个小时,台面等可以用“84消毒液”擦拭。

  C 家有手足口病患儿

  不一定要去大医院“扎堆”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父母、老师、医生,该怎么共同应对治疗呢?

  如果您是孩子父母——

  孩子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务必及早就医。长沙市各省、市级综合医院均具备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家中如有疑似患儿,家长应理性带孩子就医,不一定要去大医院“扎堆”,以免交叉感染。

  此外,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药物。孩子发低热,可以让其多喝水,如果体温超过38.5℃,应按医嘱用退热药物,同时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洗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孩子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禁食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患儿的衣被要保持清洁干燥,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

  如果您是学校、幼儿园老师——

  学校内发现疑似手足口病孩子后,应当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在家长接孩子送医之前,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以免传染其他孩子。对孩子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患手足口病的儿童,要完全康复后才能返回学校上课。

  如果您是医生——

  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加强对病房的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病房及地面应湿式清扫,血压计体温计及各类监护仪器、卫生材料等,在使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使用标志明显的塑料袋,进行无害化处理。

  特别告诫

  医生应按照“属地管理、集中收治、分级救治”和“村级随访、乡镇观察、县级留观、市级救治”的原则,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隔离治疗。要规范使用退热、激素等药品,科学有效地救治病人。医生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进展,特别注意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避免出现死亡病例。

   相关链接

  一、以下疾病如何鉴别诊断

  1.疱疹性咽峡炎:典型表现为口腔内,数目较多成簇、针头大小的透明小水泡,常累及牙龈,可伴有颏下或颌下淋巴结的肿痛。与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是,一般没有手、足部皮肤的皮疹。

  2.脓疱疮:其皮疹好发于面部、颈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从开始的红斑、丘疹或水疱迅速变成脓疱,疱壁薄易破、瘙痒,重症可引发高热。因为是细菌感染,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增高。

  3.幼儿急疹:也称幼儿玫瑰疹,最主要的表现是“热退疹出”,表现为突然高热3~4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病情很快恢复。皮疹持续24~48小时很快消退,没有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4.麻疹:麻疹患儿也会出现皮疹,与手足口病皮疹的区别是,麻疹的皮疹首先出现于耳后、发际,然后再到前额、颈部,自上而下到胸、腹、背及四肢,2~3天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和足底。

  5.水痘:水痘患儿在出现低热、全身不适的同时,已有皮疹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身体和头部,然后才会出现在面部及四肢,先是红色斑疹,再变成疱疹,常伴有瘙痒,部分患者也可能在口腔出现疱疹。与手足口病的区别主要是,水痘患儿首先在身体部位出现疱疹。

   二、手足口重症病例三大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均由杨蔚然 李亚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