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上的现代“愚公”
600吨棉花是什么样的概念?——如果堆积在一起,就是一座山头!而每天都要“攻”下一座“山头”的正是,近期在新疆奎屯市执行棉花入库公检工作的河南漯河市质监局纤维检验所。
“一个动作反复做一万遍,不仅需要过人的体力,更需要超常的毅力。”该所棉检师程远说,参加棉检的工作人员每天有一个基本流程,对2000多个棉包进行现场检验,然后在室外对交储棉包上的条码进行扫描、每包按100%的比例进行抽样和10%比例检测回潮率,再对抽过样和测过回潮率的棉包进行条码标记和数据录入。而这样的流程,每天需要反复做成千上万次。自10月初入疆,该所克服各种困难,与兄弟单位一道完成了18万吨的入库公检棉任务,在茫茫戈壁上打了一场漂亮的“公检战役”。
据该所所长李建军介绍,当前国家在新疆试点开展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确定由纤检机构对国家监管棉花入库实施公证检验。同时,国家将依据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进入监管仓库棉花出具的质量及重量公证检验数据,统计棉花产量并对新疆棉农进行价格直接补贴。棉花公检直接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由于该所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连续多年被中国纤维检验局指派为援疆公检服务单位。
“奎屯”是蒙古语“极冷”的意思。在执行任务中,该所遇到的头等考验就是严寒。进入12月,戈壁上滴水成冰,寒气直刺骨髓,阵阵西北风迎面吹来,如刀割般难忍。该所人员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露天棉花库,每天迎着太阳出发,踩着月光收工。遇到下雪天气,为了不影响仓库收储进度,他们要在防寒服外再加上两层棉衣,每位棉检师都像穿着肥大的“宇航服”一样,一批棉花检下来,一个个成了“雪人”,而他们贴身的内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这里气候干燥、温差大,担负的任务又重,同志们感冒上火是家常便饭。”代表漯河市质监局领导班子前来慰问的相关负责人看到大家疲惫的脸时,眼睛湿润了。
在该所工作的库外种植着一排排胡杨。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他们无暇欣赏胡杨林的美丽风光,而他们却在用行动实践着胡杨的“不倒”精神。程远去年在阿克苏公检时就落下了脚跟痛的毛病,今年公检的这个棉库,是新疆的大库之一,在库里走一圈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工作一天要走三四趟,到了晚上,脚跟肿得像发面团似的,他就用热毛巾敷一敷,第二天继续坚持上工。其他几位棉检师因为长时间开包取样,手上皮肤皲裂严重,每个人手上都缠满了胶布。任璐是执行这次公检任务中唯一的一位女同志,但巾帼不让须眉,每天坚守称重岗位,一天的棉花进库完成后,她还要进行皮重、毛重、净重、件数、进库时间等各类数据的汇总。“忙的时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水都不敢喝。”任璐说,整天累得腰酸背痛,背上都离不开止痛膏。
“人苦点累点都不算啥,最令人烦恼的是因为严寒天气,工作设备一直‘闹情绪’。譬如气温比较低的早上和晚上,棉检师们个个干得热火朝天,而条码扫描器工作一会儿就会死机‘罢工’。”李建军说,因为扫描器的原因,给大家带来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也严重影响了公检进度。为了保证扫码工作顺利进行,大家要不间断地轮流把扫描器揣在怀里,为它“提温取暖”。近几天,气温下降得更低了,为及时“唤醒”扫描器,棉检师们把自己用的暖手宝、热水袋都贡献出来了,发明了新的“快速提温法”。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截至目前,该所仍然顶风踏雪奋战在新疆棉花公检一线。在萧寂的奎屯棉花库场上,漯河纤检人用责任和担当站成了一排美丽的“胡杨”。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