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扶贫暖人心 贫瘠之地成奋斗热土

15.01.2018  21:40

  ◎星沙时报记者 陈瑶

  


2017年5月,恒大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前往毕节,帮扶当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恒大集团的倾力帮扶下,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超1.4万贫困人口,拎包住进一个个配套齐全、环境舒适的新农村安置点——“恒大幸福村”。村里有配套产业,贫困户能在家门口就业。

  近日,一则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的讲话视频在网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视频主要内容为许家印于2017年5月14日在恒大集团帮扶乌蒙山区扶贫干部出征壮行大会上的讲话。视频中,许家印首度披露了童年的贫寒以及成长经历,并感慨地说,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誓言一定要打赢乌蒙山区脱贫攻坚战,不脱贫不收兵。

  据悉,在全国政协的鼓励支持下,恒大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从2015年12月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三年无偿投入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帮助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到2018年底全部稳定脱贫。2017年5月,恒大将帮扶范围扩大至毕节全市10县区,继续无偿投入80亿元,累计投入110亿元,并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前往毕节,帮扶毕节1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稳定脱贫。

  “五年无偿投入110亿对恒大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最难的是要派一支能吃苦耐劳、能奉献、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办法、能出技术、能激发当地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的优秀扶贫团队。”许家印表示,集团董事局选派了321名常驻县、乡的各级扶贫领导干部,选派了1500名驻村的扶贫队员,和大方287人的扶贫团队会合,形成2100多人的扶贫大军,决战乌蒙山区扶贫前线。

  讲话中,许家印回忆了童年的贫寒以及成长经历。“我出生在河南豫东一个最穷的地方,1岁3个月的时候,母亲得了病,没有钱看病,也没地方看病,就这样走了,我就成了半个孤儿。我是从小吃地瓜、地瓜面长大的,穿的、盖的都是补丁摞补丁。读小学时,村里的学校就只有几间破草房,课桌是用泥巴做的长条台子。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离家比较远,我每星期背着筐去学校,筐里面装的是地瓜和地瓜面做的黑窝头,还有一个小瓶子,瓶子里面装着一点盐、几滴芝麻油和一点葱花。这就是我一周的口粮。一日三餐,每餐吃一个地瓜、一个窝头,喝一碗盐水。到了夏天,天很热,黑窝头半天就长毛了,洗一洗继续吃。”

  1976年高中毕业,许家印想去砖瓦厂找份搬砖头的临时工作,却找不到。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找份工作,能够吃上白面。就在那时,国家恢复高考,许家印努力考上了大学,靠国家每个月发放的14元助学金读完了大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1996年许家印白手起家创立了恒大。从零开始,从小到大,从七八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了如今超12万名员工、总资产1.5万亿元、年销售规模5000亿元、年税后净利润300至400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

  “如果国家没有恢复高考,我如今还会在农村;没有国家发放的14元助学金,我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恒大也没有今天。”许家印动情地说:“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我们应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我们必须回报社会。”

  正是基于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许家印做出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决定。“帮扶毕节市,是我们回报社会最好的平台,也是我们回报社会最好的机会。乌蒙山区几乎是山连山、山环山,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老百姓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几公里的山沟里,零零散散住着几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是破烂不堪的草房,就靠着房前屋后一点点山坡地养家糊口,靠天吃饭,青黄不接,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些深山里面的村民,出来一趟要五六个小时,很多老人一辈子没出过大山。得了病,没有钱看病也没有地方看病。很多孩子想读书都很困难。他们实在是太穷了、太苦了, 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要把帮扶毕节1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作为恒大的历史使命。”许家印坚定地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力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我们要完成这个非常艰巨的历史重任,集全公司的力量,全力支持乌蒙山区扶贫前线的工作。我们2100多人的扶贫团队,要在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精准作战,要大干苦干实干,要深入基层、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不脱贫不收兵。”许家印在讲话中表示,一定要打赢乌蒙山区这场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力量。

  据了解,截至目前,恒大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已覆盖大方县全部18万贫困人口,已实现12.73万人初步脱贫。整市帮扶毕节以来,共计400万平方米的九个易地搬迁安置区楼栋全面开工,331个蔬菜、肉牛等产业基地开工,全市培训47608人,推荐就业37485人。

[编辑:杨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