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起伏了 “冬病夏治”为什么正当时?

01.07.2015  16:04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长沙晚报报道,7月13日,将迎来今年的初伏,又到了“冬病夏治”的最好时节。今日,记者将读者关心的冬病夏治原理、方法、适应症、禁忌症、时间安排、疗程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列出“七问”,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晓屏教授专业解答。

  1  “冬病”为何要“夏治”?

  答:“冬病”患者体质多偏于虚寒,盛夏暑热骄阳、体内阳气正旺,此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来养阳温阳,体内积寒容易祛除。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天外寒复来的时候,陈疾就会发作或加重。

  2  “冬病夏治”有哪些治疗方法?

  答:三伏贴:将温阳祛寒的药物研为细末,用药汁调匀,制成药饼,敷贴在人体相应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达到振奋阳气、温通经络、祛除寒邪。

  三伏灸:用艾绒隔姜片放置体表穴位上烧灼、熏熨,借灸火的温热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补虚助阳、扶正祛邪。

  三伏熨:将特制的药物碾成细末,用香油、醋调匀成糊状,涂敷于穴位或体表的一定部位,并用红外线治疗仪均匀加热,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化瘀止痛。

  三伏补:内服温补汤药,易治寒性病症,和卫温肺合剂调和营气、温润肺卫,化湿温胃合剂温中散寒、健脾化湿,补阳温肾合剂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补肺健脾合剂益气固表、化痰消积,健脾化积合剂健脾益气、理气和中。

  3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①肺系疾病:体虚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变应性咽喉炎等。

  ②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寒头痛,以及中风后遗症、面瘫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肢体经络类疾病,如肩周炎、颈腰椎病、腰腿冷痛、四肢冷麻、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网球肘、电脑手。

  ③寒性疾病:脾胃虚寒,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虚寒性腹痛腹泻等;肾阳虚证,如前列腺疾病、阳痿、遗精、早泄等;冲任虚寒,如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④亚健康状态:阳虚体质,怕冷为主要表现;气虚体质,乏力为主要表现;痰湿体质,粘腻为主要表现;血瘀体质,晦暗为主要表现。

  ⑤其他病症:免疫功能低下,冻疮,老寒腿,夜尿频多等。

  ⑥儿科病症:小儿体虚感冒、反复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消化不良、腹泻、遗尿、流涎等。

  4  “冬病夏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①穴位敷贴成人4~6小时,小儿1~2小时,若感疼痛或烧灼不适可提前取下。敷贴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不需特殊处理。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等,若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终止敷贴,到医院就诊处理。

  ②发泡的处理:敷贴或施灸后若出现大水泡,不用着急,该水泡为无菌发泡,不会引起溃疡,用消毒针刺破皮肤,放出液体后,用碘酒消毒处理即可。

  ③治养结合效果最佳,要求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远离空调、少吃寒凉食物、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

  ④三伏时节“冬病夏治”后,有些患者容易忽视三九时节的“冬病冬防”(三九敷贴),前者重在养阳,后者重在养阴,阴阳并调,才能更好地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⑤“冬病夏治”需要非常专业的中医知识,务必到专业的中医院对症下药、辨证施治。

  5  “冬病夏治”有时间要求吗?

  答:初伏,2015年7月13日至7月22日;中伏,2015年7月23日至8月11日;末伏,2015年8月12日至8月31日;7月13日至8月31日,每天均可敷贴。

  6  “冬病夏治”的疗程安排有哪些?

  答:三伏贴:成人每次敷贴4~6小时,儿童每次敷贴1~2小 时,每年贴6次(即三伏贴3次,三九贴3次),3~5年为一个疗程。三伏灸:每次施治时间约30分钟,3次为一小疗程,  一年3个疗程,3~5年为一大疗程。三伏熨:同三伏灸。三伏补:一套为一疗程,可服2~3个疗程。

  7  “冬病夏治”有禁忌症吗?

  答:①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皮肤疾病者禁忌敷贴。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和大血管附近慎用敷贴。孕妇、糖尿病患者、结核病、艾滋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慎用敷贴。

  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一般不适宜用灸法。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柱直接灸。另外,孕妇腰骶部、小腹部禁灸。

  ③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冬病夏治系列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