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常德建议澧水流域县市区均纳入生态补偿(图)

13.03.2015  14:07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径流模数居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涨落迅速而闻名。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三源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打谷泉与桥子湾的小茅岩汇合后东流。沿途接纳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常德市澧县小渡口注入洞庭湖。

3月11日,慈利县大浒矿区镍钼尾矿,溪流的底泥呈现黄色,工作人员戴口罩进行取样。图/潇湘晨报记者杨旭 实习生杨杨

  滚动新闻记者 谭旭燕 报道

  一条金黄色的“水带”在张家界慈利县大山里蜿蜒盘旋,流经废矿渣、山林、道路,还有村庄。原来是开矿导致水中有重金属。

  如何保护澧水流域?在省人大环资委组织下,张家界市副市长龚明汉、常德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建国以及澧水上游流域途经的张家界四个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齐坐一排,一起为保护自己的“母亲河”出谋划策,并提出了申请国家生态补偿资金的诉求。

  “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问问大家的难处”,“看看是否有好的对策”。

  12日上午9点不到,座谈会开始,组织方省人大环资委希望澧水流域的各个县市区畅所欲言。坐在省人大环资委调研团一行对面的,分别是张家界市副市长龚明汉、常德市环保局副局长陈建国以及澧水在张家界流经的区县政府相关负责人。龚明汉和陈建国发言后,桑植县副县长朱爱民、永定区副区长赵文胜、慈利县副县长李新龙和武陵源区副区长万齐坤先后发言。

  “澧水张家界段环境质量较好。”龚明汉说,为了保护澧水环境,张家界牺牲了当地财政,居民收入也减少。

  对于保护澧水流域的想法,龚明汉坦承了张家界的“为难”。“湖南四大水,澧水最没钱,澧水这块的治理,到处跑项目,要项目没项目,要钱没钱。资金确实不够。上面说保护好就是发展,但是现在就是没钱保护。”虽然难度不小,但是龚明汉表态称,“责任非常重大,不管有钱没钱,不管人多人少,这项工作反正向前推”。

  “我非常赞同张家界副市长说的。不能等到污染了,再去治理。”陈建国表示,他希望能够参照《湘江流域水质目标考核生态暂行办法》,确立澧水流域所有县市区为生态补偿范围,特别是要提高河源地区、因保护而影响发展的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积极申请国家生态补偿资金。

  张家界四个区县也主要谈到了资金和生态补偿的诉求。桑植县副县长朱爱民说,“谈一个请求,桑植是澧水的发源地,桑植为了保护水源地,基本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也是革命老区,急需发展,我们希望能生态开发,多呼吁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对澧水的保护给予专门资金”。

  永定区副区长赵文胜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环保执法监管,还要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准入关。积极争取中央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

  “我建议省人大积极呼吁,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促进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改善,”慈利县副县长李新龙说。武陵源区副区长万齐坤同样希望资金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