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天气开启“上烤下蒸”模式 当心这些传染病

05.07.2017  19:04

  本报7月4日讯 随着强降雨的减弱和停止,很多受洪灾影响的地方水位正在缓慢回落,并转入“上烤下蒸”的天气,极易造成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性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水灾过后还可能患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另外,根据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需要,长沙市疾控中心即日起将24小时待命的救灾应急处置机动队扩充至18支,确保每天有9支机动队在灾区一线,全面开展洪涝灾害消毒防疫工作。

  7月4日上午11点,芙蓉区救灾防病机动梯队来到了芙蓉区东湖街道东湖村。队长文岚到现场后迅速组织工作人员来到水淹路段,清理垃圾,帮助住户搬运水损物品,将垃圾转运出去。随后,他们背着30余斤重的喷雾器,开展现场消毒工作。

  “每一户人家都要走到,有些地方虽然没有被水淹,但是疫情无小事,不能马虎,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把防疫知识普及下去,大家才会重视起来。”文岚说,水灾过后的一些死角在放晴后更易滋生细菌,有些患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较易感染,地方卫生院和街道应多上门关注老人健康,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上级部门,防微杜渐。

  自7月2日长沙市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后,截至7月3日17时,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派出专业人员1300余人次,发放价值40余万防护药品等,消杀环境面积近80万平方米,发放防病宣传资料10万余份。

  ■记者 张洋银 通讯员 谢丹

  提醒

  当心这些传染病

  [主要表现]

  1。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从而危及生命。

  2。伤寒、副伤寒在临床上以持续高热、消化道症状、中毒症状为特征,还可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

  3。甲型病毒性肝炎可出现疲乏,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等,部分还可出现黄疸。

  4。钩端螺旋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通过皮肤、眼结膜侵入人体,引起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5。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可出现结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损害等特点。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

  7。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防范措施]

  预防以上疾病,要从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

  1。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预防是保障饮用水的洁净卫生,个人要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2。钩端螺旋体病:应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疫区需下水的人员可以提前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

  3。肾综合征出血热:应防止食物被鼠觅食或受鼠的排泄物污染,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在无防护的情况下捣动鼠窝等。

  4。接触性的传染病:首先要勤洗手,其次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具。

  若发现传染病人,要就近报告防疫部门,以利及时处理,防止蔓延扩散。

  ■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彭锋 张永红

省外人员来返长沙最新要求:不满5天不得进餐饮商超
   关于进一步加强来(返)长人员健康管理的通告 新浪湖南
长沙博物馆最新公告
   长沙博物馆发布    疫情防控措施最新新浪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