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纪实

03.06.2016  16:39

      正当广州市经济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之时,随着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验收,将质量发展作为引领,在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发展中,以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在着力助推广州经济社会走质量、速度、效益协调发展之路。

        从10年前开展的质量兴市,到现在的质量强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济增长理念,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为广州长远发展增添后劲。

        广州紧紧抓住提高“质量与效益”这个关键词,以质量的提升对冲GDP速度的放缓,正在通过质量强市活动,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质量,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建立创建机制        形成质量合力

        实现中国梦,质量是基础。坚持走质量强市之路,让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如果把质量工作比喻为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那么为这列车提供动力的车头,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对质量工作的理解和高度重视。

        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将质量强市活动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质量工作连续4年写入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紧密相扣,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尤其是,将政府履行总体责任放在了重要位置,层层建立质量强市的组织领导架构,注重顶层设计、贯彻落实、支持保障,使各级党委、政府把质量强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质量工作与日常经济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实实在在发挥“车头”作用,确保了质量强市活动的有效实施。

        一是通过市级层面顶层设计,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点。     

        广州市委、市政府将质量强市活动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各项工作的推进。为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工作责任,结合实际细化分解成140项目标任务和内容,每一项目标内容明确了具体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及完成时限。尤其是市、区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质量强市工作,部门协同推进,制定完善的质量强市政策体系,形成了提升“广州质量”的合力。 

        二是在组织保障机制上,强化责任考核,深化了区级层面贯彻落实。通过参照省对市的考核模式,加强质量统计分析,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区、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中涉及质量指标的内容,加强对各区政府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质量工作考核。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逐级落实责任。在质量强市创建活动中,全部辖区100%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100%出台质量强区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100%召开了质量强区工作会议,部署和开展质量强区工作。

        三是在政策和经费强力支持上,得到有效保障。广州市、区两级财政加大对质量强市创建示范市经费投入,并列入部门预算,极大地支持了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实现速度、质量、效益三者统一提供了有效保障。广州市《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市、区(县级市)要将质量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市、区两级财政加大对质量强市创建示范市工作经费投入,列入部门预算并逐年增长。据统计,2013年市级涉及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质量工作经费超过4亿元,约占市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比例3.79‰;2014年市级财政安排涉及质量工作经费近5亿元,占市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比例为4.03‰;2015年安排质量建设经费达5.45亿元,连续3年安排质量建设经费预算占市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比例超过3‰。在质量强市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广州市各区均出台了区长质量奖或质量强区资助等奖励办法,奖励金额达8000多万元。

        质量强市、强区活动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抓质量工作的力度空前加大,措施空前有力,氛围空前浓厚。

        在黄埔区,质量强区工作纳入区直属部门、街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在经济发展子项目中占20%。单独设立了质量强区战略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预算1800多万元,质量配套资金总额在全市始终保持第一。首先是商务部和国标委确定的“双国字”号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服务标准化区域试点落户黄浦区,电子商务产业营业额超3000亿元。其次是通过创建“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使辖内79家国际国内检验检测知名机构集聚发展,检验检测产业产值达33.6亿元,占广州市的60%。

        在番禺区,通过构建“政府推动、政策带动、部门联动、商会助动、企业主动、诚信拉动”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使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有314家企业的467个项目获区财政资助或奖励6000多万元。尤其是成功创建广东省首个服务业的“全国岭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使该区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28%。旅游景区游客满意率由95.6%上升至97.2%,提高1.6%。

        广州,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强市创建工作机制,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了“大质量”工作机制,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标准化和名牌战略        从量向质跨越

        乘势扬帆逐浪高。这不仅是量的巨变,更是质的飞跃。

        从数字看广州质量工作的变化,就好像看一位田径百米运动员比赛,越到后程速度越快,因而,也就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超越。

        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在103个TC/SC/WG的引领下,组成了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广州团队”,承担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分别为687、450、319项,掌握产业发展“话语权”,使广州的产业技术优势正通过相关标准的实施而得以在全国确立,成为引领着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力军。广州已逐步建立起了国际、国家、行业(地方)3个层次的先进标准体系。

        广州市通过实施名牌战略,获批和筹建的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达6个;有效期内省名牌(工业类)总数274个,连续5年保持广东省前列;有效注册商标已超过43.8万件,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单列市首位;拥有丰富的商标资源,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5件,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483件,拥有广州市著名商标861件。本土知名品牌稳步发展。一个个名牌企业组成了“广州制造”列阵,推动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共同成长。

        在质量强市活动中,广州市将标准化工作上升到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战略层面。2013年,为适应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总结借鉴以往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国内外标准化形势、结合该市标准化状况的基础上,广州市政府又制定了《广州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13-2020年)》,全面谋划未来8年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蓝图。同时,还组织编制了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制修订路线图规划和服务业标准化行动计划。旨在引导和推动区级党委、政府重视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推动广大企事业单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的转化,从而加速推进“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的转变,“广州质量”向“广州标准”的提升。。

        一是抓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实现“广州制造”的跨越,广州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更加明晰,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话语权。为此,广州市质监局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借力各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建设、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等,积极搭建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为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制修订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详细的指引。

        二是抓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助推服务业做强做大。广州市质监局为破解一些服务业无标可循的困局,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服务业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此改变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基本上都围绕制造业,导致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进而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此,针对服务业领域标准化相对滞后,服务标准数量少,覆盖面有限,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着重在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服务标准,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实现有效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向消费者提供统一的、可追溯的和可检验的服务,从而确保服务业在广东省生产总值中有大幅提升。

        三是抓公共社会管理标准建立,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随着打造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绩效政府、阳光政府步伐的加快,公共社会管理服务作为政府和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重要环节。为此,广州市质监局按照“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原则,用标准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权责模糊、环节繁琐的弊病,构建规范化、优质化、效益最大化、服务阳光化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使每一项具体事项都有标准可依循、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价,从而保证政府公共社会管理服务行政职能统一、规范、明确地履行。随着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逐步完成,广州实现了标准化工作由工业向工业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举发展的巨大转变。

        在质量强市创建活动中,广州市将名牌带动战略作为推动质量强市创建活动的需要,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与质量强市相结合,质量鼓点越擂越响,步履越走越坚实。

        为培育更多的名牌,各区纷纷建立质量奖励制度,政府质量奖成为质量强市的助推剂。

        在广州市市长质量奖带动作用下,相继出台了“广州市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广州市专利奖”等质量奖项,12个区均出台了区长质量奖或质量强区资助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市区两级政府质量奖励体系,形成阶梯发展格局。通过各级质量奖励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和激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促使社会更加关注质量、重视质量,从而使质量强市在广州掀起热潮。

        质量是名牌的基础,广州市质监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与监督两手抓,全力提升广州产品的质量与行业的品牌实力。

        一方面,加大对质量和存在问题的研究力度,发挥先进企业优势,增强产品及行业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做好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密切跟踪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的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政府宏观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实现质监工作从判定型监督向分析型监督的转变。

        另一方面,把名牌创建工作与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广州市培育、创建和发展名牌的指导思想。  在加快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推动名牌创建工作;以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为宗旨,培育名牌。做好对名牌的培育、推动、引导和监督工作,推动企业争创更多的名牌,走品牌效益发展道路。通过名牌骨干企业的辐射示范效应和政府扶持、奖励,使更多的企业得到创名牌所带来的市场切实利益,进一步形成企业争创名牌的良好局面。

        广州,通过标准化和名牌战略,推动“广州制造”从量向质跨越,从而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效应,使制造业成为竞争力强的质量高地。

        强化“六个注重”        质量强市有声有色

        质量强市活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走质量效益型的良性发展道路,从而加快结构调整,使广州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广州,从质量兴市到现在的质量强市,通过强化“六个注重”来确保质量强市的有效实施,使质量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注重长远规划,用质量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科学、完整规划“十三五”广州质量发展建设工作蓝图,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内容涵盖“总体思路”、“主要任务”、“质量发展基础”等,科学勾画出建设质量强市的宏伟蓝图。并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对产品、工程、服务、环境4大质量目标进行了科学谋划,从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制度、政策、人才和舆论6大方面保障“质量强市”各项工作落实,务求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注重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质量监管体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才能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在全国率先试点重点商场质量首负责任制度——在百货或单项销售龙头企业中确定了广州百货等4家重点商场为首批试点单位,以共同的方式向社会发出承诺,对符合商场退换货相关政策的产品,实施不少于15天的无理由退换货。通过信守承诺彰显龙头企业社会责任,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全国首创食品质量安全主任制度——通过企业自行聘任、政府组织考核评价、实行人才库管理的运行模式,建立一支专业的企业内部食品质量管理队伍,成为食品企业规范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力量。

        全面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深入发展,同时制定工作指引及管理办法,规范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推行。以广东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深入发展。目前,共有380多人通过考核获证成为首席质量官,通过制定工作指引及管理办法促进首席质量官制度有效运行,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公司效率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电梯监管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以电梯监管改革要点为核心的科学监管理念得到广泛采用,政府、社会、企业各负其责、协同共管的科学监管格局基本形成。以大数据模型分析、《电梯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为特征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做法在全国推广,为国家特种设备法的立法提供丰富实践与创新尝试。

        首创“食品警察”专业打击食品药品犯罪——2012年7月,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作为广东省首支成建制的食品药品犯罪专业打击力量成立,形成了专人专责、提前介入、集中优势、多监管部门共同联动的工作模式,以“刑事追究”有效震慑了食品制假。3年来,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逾万宗,捣毁制假窝点1000多个,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700多宗,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重点经营主体(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实施100%监督抽检。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安全可控,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原发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连续5年重点品种食品监测平均合格率均保持在93%~97%之间,药品市场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5%~99%之间,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保持低于2.31人/10万人的较低水平。

        专利行政执法引领全国——建立了全国首支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在近几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中,均列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在全国领先实现区级独立专利行政执法,在全国首创行政司法仲裁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成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集中审理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一审案件的法院。

        随着层层建立的质量工作组织领导架构、协调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具有广州特色质量监管体系的“大质量”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注重深化标准化和名牌战略,横向拓宽质量强市活动发展的幅度。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是质量强市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帮扶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从传统制造业积极向先进制造业延伸,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行业加入名牌产品评价范围,加快先进产品名牌培育步伐;同时,支持先进制造业生产企业制定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在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地推广实施企业联盟标准。另一方面,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建立和完善金融、物流、信息、科技等服务业以及行政服务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加快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标准体系建设。

        四是注重质量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性。在质量强市活动中,通过建立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全面开展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分析,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了生产领域监管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构建起了防范“两个风险”的屏障。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打造“食得放心”城市——围绕“食在广州、食得放心、食出特色”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美食之都的总目标,完善食品供应保障、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监测、责任、标准、制度、行政执法和社会监督等8大体系,实现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

        通过构建全国领先的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系统——建立可靠有效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系统,实现了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上传;首创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现场实时监控及预警;创新开发启用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诚信评价自动评分系统等,实现了安全管理从被动监控向主动监控、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的双转变。

        通过建立信息化交通服务系统——建成和推广了全国首个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行讯通”,实现了广州交通行业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被动性管理向信息化、精细化主动管理服务转变,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五是注重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推动质量强市绩效提升。通过与科研院所、院校等开展合作,在质量工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稳固有效的合作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效提供保障。通过加强“质量状况白皮书”、质量分析报告”和宏观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六是注重质量强市宣传,搭建宣传平台推进质量强市活动全面深入开展。为从正面大力宣传质量强市系列成果,展示质量强市工作成效,通过开展专题报道、质量论坛、企业专访、名牌企业一日行、质量强企评选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该市及各区在质量强市工作中的系列举措和显著成绩,将质量强市工作中的一些信息及时发布给社会、企业,为他们提供服务,并通过新闻媒体的策划报道、意见搜集搭建全方位交流沟通平台,增强质量强市工作的互动性,扩大质量强市影响力。

        广州,从推行质量兴市到质量强市,把质量振兴作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推动力,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兴市和“质量强市为切入点,既为“广州制造”带来了深刻变化,也走出了一条促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振兴之路。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