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2015年粮食生产指导意见

02.03.2015  11:37

为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稳面增量、提质增效”的粮食生产发展思路,确保我县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现就2015年粮食生产技术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一)大力推进“压单扩双”,稳定双季稻种植面积。采取集中育秧、高产创建、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积极发展“单改双”,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在183万亩以上。

(二)因地制宜发展旱粮生产。充分利用缓坡地、天水田、高岸田、矿区渗漏田,发展玉米、红薯等旱粮作物生产,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旱粮面积达18.5万亩以上。

(三)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对不适宜种植口粮的耕地重度污染区实行结构调整,种植饲用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防止耕地抛荒;在达标生产区采取“VIP+N”技术进行治理,降低重金属含量,实现产品达标。

二、大力推进水稻高产创建

水稻高产创建是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集成推广,辐射和带动大面积、大范围的平衡增产,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水平。今年,全县除集中办好双江口、回龙铺、朱良桥、花明楼等部级示范点外,每个乡镇办好一个水稻千亩示范片,重点推广七项关键增产技术,实现全县水稻平衡增产。

(一)推广优良品种。水稻优良品种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适应性好、抗性强、丰产性好、品质好、符合种子质量标准。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人平水田面积多,稻谷商品率高的平原地区,强调优质为主,兼顾高产;人平水田面积少,稻谷商品率低的山区,应积极推广高产型的超级稻品种,提高产量。根据我县近年种植情况,今年重点推荐使用以下品种:早稻以陵两优268、株两优 819、陆两优996、中嘉早17、中早39、湘早籼 45 号为主;晚稻以H优518、五优308、天优华占、丰源优299、岳优712、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为主;一季稻以Y两优2号、C两优608、深两优5814为主。

(二)合理搭配品种。我县早晚稻品种搭配以中配迟为主,适当搭配迟配迟,总体注意三条原则:一是早稻以中熟品种为主的原则。因为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有效分蘖时间不长,抵御春季寒潮的能力弱,常因低温不发造成有效穗不足或迟发形成小穗,产量不稳不高,迟熟品种产量虽高,但因生育期较长,造成双抢季节紧张,推迟晚稻栽插,影响晚稻产量,所以应以中熟品种为主,中熟品种面积可占到70%左右;二是注重适应性的原则。近年来,因品种适应性差而出现的结实率低、病虫害严重等种子问题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作物栽培学原理,一个品种要在当地连续种植 3 年左右才能看出其适应性,判断出它的好与差,因此农户选择种子时不能盲目听信广告说词。三是集中连片种植的原则。一个自然村或组可使用同一个品种进行连片种植,便于管理,以利机械化生产和集中收购,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四是突出市场导向的原则。与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对接,种植适宜品种,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效益。

(三)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合理密植是保证大田基本苗数,增加有效穗,夺取水稻高产最直接、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技术措施。要落实“增加半斤种,增产一担谷”行动,解决因密度偏稀、基本苗不足问题,增加有效穗数。一是增加大田用种量。确保大田用种量达到早稻杂交稻每亩2.5-3公斤、常规稻每亩6公斤以上、晚稻杂交稻每亩2公斤、常规稻每亩4-5公斤的高产要求。二是增加秧田面积,按照抛秧1:20、湿润秧1:7-8、机插秧1:70的比例留足秧田,并且规范秧厢和厢沟宽度,提高秧田利用率。三是增加大田用盘数量。早稻抛秧每亩用308孔盘100个以上,晚稻90个以上,确保大田有足够的蔸数。四是提高成秧率。实行精量播种、均匀播种,推广机械播种,减少空穴和不匀现象,改善盖土盖膜质量,加强肥水管理,提高出苗率、成秧率和秧苗素质。五是提高抛栽质量。采用点抛的方法,分厢抛匀并拣好工作行,确保早稻杂交稻每亩抛2万蔸以上、6-8万基本苗,常规稻每亩抛2.5万蔸以上、10-12万基本苗,晚稻盘育抛秧每亩抛2万蔸以上,保证每亩8-10万基本苗。

(四)推广安全齐穗技术。我县晚稻安全齐穗期杂交稻为9月10日前,常规稻为9月15日前。要确保安全齐穗,必须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严格早晚稻播插期。要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以安全齐穗期为准,倒推出各品种的最适播种时间,绝对不能推迟,根据多年的实践,我县早稻软盘育秧适宜播种期为3月20日左右、一季稻在5月25左右、晚稻中熟品种在6月20日左右、湘晚籼13号等迟熟晚稻品种6月5-8日。二是搞好生育进程调控。根据早稻预计成熟期及时调整晚稻品种搭配,以确保晚稻安全齐穗为基准;严格控制软盘抛秧秧龄,晚稻以不超过25天为宜,机插秧最多不超过20天,秧苗高度以20厘米左右为宜,注意搞好秧苗化学调控,促秧田分蘖。三是科学施肥。做到适时适量施肥,以防氮肥过量贪青晚熟而影响安全齐穗,在晚稻抽穗70%时喷施一次“谷粒饱”作为叶面肥,可以减少包颈,促进安全齐穗。

(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在施肥技术上按照“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施穗粒肥”的原则,一般每亩施用40%复合肥40kg作基肥,在移栽后一个星期左右每亩施用尿素、氯化钾各7-8公斤作分蘖肥促早生快发,移栽后40~50天时看苗施用穗肥增加有效穗和成穗率,抽穗期每亩用谷粒饱5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作粒肥,一方面可以减少包颈,促进安全齐穗,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千粒重。

(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有机地协调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防治措施。着重抓四项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应用各种耕作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增强植株抗性、控制减轻病虫草害;二是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三是生物防治,用生物制剂和性诱剂进行防治,注意保护青蛙、蜘蛛等害虫天敌,也可利用稻田养鱼、稻田养鸭技术控制田间杂草和害虫;四是化学防治,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做到科学测报,分类指导,确保能兼治的不单治、能挑治的不普治,合理轮换、交替使用农药,保证防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七)推广机插秧技术。机插秧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不足、发展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县属于双季稻区,推广机插秧存在季节性矛盾和品种选择面窄的局限性。因此,我县机插秧推广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插秧机以25厘米行距为宜,保证栽插密度,建立高产群体;二是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早发性好的品种,早稻选用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中早39等,晚稻选用H优518;三是严格控制秧龄期,早稻22-25天,晚稻18-20天。

三、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秧

集中育秧是通过培育育插秧专业户、水稻种植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农户提供早稻机插秧、抛秧育秧服务,实现由供种到供秧和育插秧一体化转变,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社会化,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秧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抓重点区域示范。2015年全县水稻集中育秧面积为30万亩(大田),重点在三个区域突破:一是水稻直播区要通过集中育秧推广水稻抛秧和机械育插秧,控制水稻直播;二是季节性抛荒严重的乡镇通过水稻集中育秧解决双季稻生产缺乏劳力和技术的问题,帮助农民“压单扩双”,遏制抛荒,扩大全县双季稻面积;三是回龙铺、双江口、花明楼、朱良桥等高产创建示范区,将水稻集中育秧作为高产创建的重要技术措施,开展以村为单位的整建制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高产创建示范区全部实行集中育秧。

(二)抓育秧方式的转变。2015年我县早稻集中育秧突出专业化、社会化方向,专业化集中育秧达到10万亩以上。育秧方式由播管分开式转变为代育式和代插式(机插秧),实现代育式集中育秧8万亩,代插式(机插秧)集中育秧2万亩。

(三)抓社会化育秧主体的培育。培育和发展育插秧专业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各类服务组织等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主体300个以上,建立和完善早稻集中育秧长效发展机制。每个乡镇因地制宜培育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成为育插秧专业户,组织成立育插秧专业合作社,开展育插秧专业化服务。

(四)抓育秧补贴的转变。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适度补贴”的原则,育秧主体按照市场价格与农户签订代育代插协议,为农民提供早稻机插秧、抛秧育秧服务,农户按照当地育秧平均总成本减去政府补助后的差价,向早稻集中育秧服务组织支付育秧费用。

四、大力推进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一)优质稻基地建设。在回龙铺、双江口、朱良桥、东湖塘、花明楼、资福等乡镇,建设集中连片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选择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2-3个,以村为单位一片一种、集中连片种植种植,优质稻率达到100%,在品种布局上做好特色安排:双江口、回龙铺、朱良桥、资福以湘晚籼13号、湘晚籼12号、农香18为主,其中双江口45000亩,回龙铺35000亩,朱良桥15000亩、资福5000亩,作为卫红米业、万家春、盛湘的优质稻米粮源基地;东湖塘20000亩、花明楼20000亩,以湘晚籼13号、玉针香、湘晚籼17号为主,作为卫红有机米的主要粮源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严格按照《宁乡县优质稻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引导盛湘、万家春、卫红、亮之星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和惠农盛湘优质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协会全程参与基地建设和生产服务,实现基地优质稻订单生产率达到80%以上,收购价比普通稻谷市场价高20%以上,带动农民亩平增收200元以上。

(二)超级稻基地建设。2015年继续以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为平台,在我县双凫铺、横市、老粮仓、流沙河等乡镇推广双季双超栽培技术,通过选用超级稻品种,推广适时精量播种、宽窄行栽植、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控等超高产栽培技术,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一)大力培育专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农民,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扶持土地经营规模100-200亩、务农收入相当于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

(二)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公司)、粮食加工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中的基础作用,支持其开展粮食生产性全程服务和专业化服务,采取政府向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农民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推广、机械化作业、专业化防治、田间管理、仓储加工等服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服务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带动我县粮食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