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粮食生产情况分析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精神和部署,大力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努力克服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省粮食产量600.25亿斤,同比增长2.6%。
一、主要情况
(一)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双双增长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进“压单扩双”、治理耕地抛荒和集中育秧工作,确保了粮食生产稳步增长。201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462.71万亩,比上年增加57.85万亩,同比增长0.8%;粮食产量600.25亿斤,比上年增加15.1亿斤,同比增长2.6%。
1、早稻面积稳中有增,产量略有减少。 2014年湖南省通过深入推进集中育秧,早稻播种面积稳定增加。据统计,全省早稻播种2179.95万亩,增加9.96万亩,增长0.5%。虽然在育秧期间气候适宜,秧苗生长良好,但4月中、下旬后阴雨天气偏多,禾苗返青分蘖受到一定影响,长势较常年略差,早稻单产同比下降,致使总产比去年略减。全省早稻每亩单产392.10公斤,比上年减少4.44公斤,早稻总产量170.95亿斤,比上年减少1.14亿斤,同比减少0.7%。
2、中稻面积基本稳定,产量小幅增长。 据统计,全省2014年中稻播种面积1760.48万亩,比上年增加2.81万亩,同比增长0.2%。中稻生长期温、水、光充足,有利水稻生长发育,因而结实率、千粒重较去年提高,分别增加8.0%、1.5%,加上无高温干旱天气,中稻产量明显高于上年。据统计,中稻单产463.80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5.5公斤/亩;中稻总产量163.3亿斤,比上年增加9.23亿斤,同比增长6.0%。
3、晚稻面积、单产双增,产量稳定增长 。全省2014年晚稻播种面积2240.64万亩,比去年增加40.76万亩,同比增长1.9%。晚稻单产429.67公斤/亩,比上年增加6.6公斤/亩;晚稻产量192.55亿斤,比上年增加6.41亿斤,同比增长3.4%。
4、旱粮持续扩面,总产稳步增长。 全省2014年旱粮作物生长期间气候适宜,降水分布较均匀,无干旱和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有利于玉米等旱粮生长发育。全省旱粮播种面积1281.65万亩,比上年增加4.34万亩,旱粮产量73.45亿斤,增加0.61亿斤。其中,玉米面积518.48万亩,增加2.14万亩,产量37.72亿斤,增加0.72亿斤;豆类面积255.32万亩,增加6.30万亩,产量7.28亿斤,增加0.19亿斤;薯类面积426.93万亩,减少3.04万亩,产量25.02亿斤,减少0.34亿斤。
(二)近五年粮食生产情况分析
1、面积持续增长、单产基本稳定。 2009年至2014年,全省粮食面积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14年全省粮食面积7462.65万亩,比2009年增加264万亩,增长3.7%,年平均增长0.72%;单产稳定在400公斤/亩左右,2014年402公斤/亩,略高于近5年平均水平;粮食总产600.25亿斤,比2009年增加19.7亿斤,增长3.4%;除2013年下降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长,5年平均增长0.67%。
表1 2009年-2014年湖南省粮食产量情况 | |||
年份 | 面积 | 单产 | 总产 |
(公斤/亩) | (亿斤) | ||
2009 | 7198.65 | 403 | 580.54 |
2010 | 7213.65 | 395 | 569.5 |
2011 | 7319.4 | 402 | 587.88 |
2012 | 7362 | 408 | 601.3 |
2013 | 7404.9 | 395 | 585.14 |
2014 | 7462.65 | 402 | 600.25 |
2014年比 | 3.7 | -0.2 | 3.4 |
2009年增长(%) |
2、稻谷比重下降,玉米等旱粮比重提高。 一方面从播种面积来看,2014年,全省谷物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90.9%,比2009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稻谷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82.8%,比2009年下降1.5个百分点。旱粮中,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6.9%,比20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薯类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5.7%,比2009年提高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产量来看,2014年,稻谷产量占粮食产量比重为87.8%,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旱粮中,玉米产量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为6.3%,比2009年提高0.8个百分点;薯类产量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为4.2%,比2009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表2 2009年-2014年湖南省粮食作物比重表 | ||||||||
项 目 | 面积(%) | 产量(%) | ||||||
稻谷 | 玉米 | 豆类 | 薯类 | 稻谷 | 玉米 | 豆类 | 薯类 | |
2009年 | 84.3 | 5.9 | 3.5 | 5.3 | 88.8 | 5.5 | 1.3 | 3.9 |
2010年 | 83.8 | 6.1 | 3.6 | 5.3 | 87.2 | 5.8 | 1.4 | 4.1 |
2011年 | 83.3 | 6.7 | 3.5 | 5.2 | 87.7 | 6.4 | 1.4 | 4 |
2012年 | 83.4 | 7 | 3.4 | 5 | 87.5 | 6.6 | 1.3 | 4.2 |
2013年 | 82.8 | 7 | 3.4 | 5.8 | 87.6 | 6.3 | 1.2 | 4.3 |
2014年 | 82.8 | 6.9 | 3.4 | 5.7 | 87.8 | 6.3 | 1.2 | 4.2 |
3、杂交稻、优质稻比重稳定提高。 2014年,杂交稻面积占稻谷面积的比重72.6%,比2009年提高0.4个百分点,杂交稻产量占稻谷产量的比重73.6%,比2009年提高0.9个百分点。优质稻面积占稻谷面积的比重65.2%,比2009年提高5.9个百分点,优质稻产量占稻谷产量的比重65.6%,比2009年提高6.9个百分点。
表3 2009年-2014年湖南省杂交稻和优质稻占稻谷比重表 | ||||
项目 | 杂交稻占稻谷比重(%) | 优质稻占稻谷比重(%) | ||
面积 | 产量 | 面积 | 产量 | |
2009年 | 72.2 | 72.7 | 59.3 | 58.7 |
2010年 | 72.2 | 71.6 | 60.7 | 60.8 |
2011年 | 70 | 70.8 | 62.2 | 62.2 |
2012年 | 71.4 | 73 | 64.3 | 65.1 |
2013年 | 70.4 | 71.6 | 64.2 | 64.8 |
2014年 | 72.6 | 73.6 | 65.2 | 65.6 |
4、2014年双季稻比重比往年提高。 2014年,双季稻面积占稻谷面积的比重71.5%,比2009年提高1.4个百分点;双季稻产量占稻谷产量的比重69.0%,比2009年提高2.0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
(一)稳定增加粮食生产投入。 一是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近几年,全省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的财政投入每年增长20%以上,重点支持了超级稻研发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湖南省已经连续3年安排1.2亿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全省开展早稻集中育秧,按每亩30-4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每年安排1500万元支持超级稻研发和“种三产四”工程。 二是加强对粮食生产考核奖励。省政府每年安排3400万元专项资金,对粮食生产标兵县、先进县和种粮大户进行奖励,每个粮食生产标兵县奖励100万元、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50万元、先进种粮大户奖励5万元。绝大部分市州、县市区也安排了专项资金,奖励扶持发展粮食生产。
(二)坚定不移稳定粮食面积。 一是大力推进水稻压单扩双。全省把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作为双季稻区防灾避灾的重要措施,采取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服务等有效举措,大力实施水稻“单改双”,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一季稻插花”和“双改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大力推进耕地抛荒整治。鼓励和引导缺劳力、缺技术的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大限度减少季节性抛荒,杜绝全年性抛荒。
(三)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 湖南省紧紧围绕科技兴粮主线,狠抓高产创建、早稻集中育秧、水稻三项增产技术,科学技术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57%,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4年湖南省高产创建规模突破了12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单产比全省单产提高5.0%以上;早稻集中育秧面积达到1054万亩,比上年增加251万亩;水稻机插面积突破了12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多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覆盖率比上年均有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种粮比较效益较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以来,化肥、种子、农药、农膜、机耕、机收、人工价格等生产资料和生产费用持续上涨,个别品种价格翻番,导致农民种粮越来越不划算,突出表现在比较效益较低。一是种植粮食比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低。据农业部门调查,2013年稻谷产值为1283.7元/亩,扣除物资费用和人工成本,每亩纯收益仅为246.6元,而种植西瓜的纯收益为1444元/亩、辣椒的纯收益为1666.7元/亩。二是种粮比务工效益低。目前,农民进城打工平均工价约为150元/日,种植一亩双季稻的净收益,抵不上打几天工的收入,低效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农村壮劳力基本不以种田为主业,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
(二)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滞后,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资金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与实际投入存在差距。根据全省农田水利综合规划预算,全省到2020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总投资997亿元,每年需投资90亿元,目前投资还达不到要求,建设需要与投入相差较大。二是地方投入弱。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呈现多头管理、分割使用的状况,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不高。三是农民筹资投劳少。“两工”取消之后,给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失去了主要的投入来源。
(三)农村外出劳动力增加,粮食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2013年湖南省农村从业人员3210.71万人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178.8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导致外出打工劳动力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由于外出打工都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人,他们缺乏接受新农业技术的水平,更没有改进农业技术的能力,完全靠传统的方式和经验种田,家庭经营也只满足于自给自足,导致需要精耕细作的粮食生产变成粗放型管理,农户水稻双季改单季倾向增多,甚至出现有田无人种的现象。此外,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员力量严重弱化,现在种田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男性壮劳力很少,绝大多数年轻人不屑学习耕作技术,技术型农民后继乏人。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努力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
继续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到突出位置,按照“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的要求,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在制止抛荒、种植面积、粮食总产上,加大奖励力度。切实落实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投入和相关资金整合力度,支持粮食生产技术推广。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深入实施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工程,使全省由稻谷产量大省转变为销量大省、产业效益强省。围绕水稻品种选育、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工艺改造、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环节,加大工作力度。扩大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选择适量骨干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粮食生产;建设高档优质稻种子生产基地,切实抓好高档优质稻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
(二)进一步强化农田基础保障,整体推进粮食高产创建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粮田。整体推进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工作,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扎实做好县市区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抓好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恢复扩大冬季绿肥生产,确保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认真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层层开展高产示范,扩大示范建设规模,主攻单产水平。抓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突出抓好水稻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推进工作。集中支持双季稻生产,因地制宜开展高产创建示范,落实责任,推广高产技术措施,确保资金投入。
(三)扎实抓好双季稻扩面,大力推进粮食规模生产
继续动员、引导、指导农户种足种好双季稻,在双季稻适宜区实现双季稻生产全覆盖。湘南提高双季稻实际种植面积,湘北解决双季稻与一季稻“混栽”与“插花”,恢复双季种植,确保双季稻面积实实在在增加。由各级农业部门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积极培植种粮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开展育、耕、种、管、收的技术服务,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四)采取综合性的配套措施,引导、规范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一方面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中介组织解决信息传递问题,以提高农地流转机制的运作效果。可以考虑以乡镇为基础,以农地流转主管部门为依托,由政府出资自下而上建立农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创设组织运作系统。发展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农地托管中心、农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地交易市场等。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地流转机制的确立和运作,农地流转的规模和范围将越来越大,农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也将随之增多,而农业生产分散和季节性强的特点,要求农地流转纠纷能就地及时处理,建立农地流转行政仲裁机构十分必要和紧迫。
承办:农经队
执笔:邓海波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