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五项并举抓好植物检疫工作
平江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60万亩,监测对象有17种。我县从提高预警监测能力、大力宣传检疫法规、检疫普查、强化防控、市场检疫等手段和方法全力抓好了植物检疫工作。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全面提高对检疫工作的认识。2014年9月1日至30日,开展了全县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了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常见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及防控基本知识。是利用会议进行宣传,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全年共出动宣传车31台次。张贴宣传资料10万份。24个农技站进行电视讲座81期次,重点宣传普及《条例》基础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向社会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植检工作的氛围,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防控责任,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检疫相对人自觉遵守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让公众了解和掌握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一般防范措施,积极主动参与检疫工作,实现群防群控。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检疫队伍素质。我县植保植检站将省、市植物检疫工作的要求和任务及时向局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技站站长和兼职检疫员专题会议,参照植物检疫执法培训资料,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了植物检疫的学习与培训,将今年检疫工作进行了安排,制定农业有害生物疫情防控预案,确定乡镇农技站站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整个检疫工作完成好坏纳入全年农技工作考核内容,有效地促进了检疫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认真开展检疫对象普查,及时掌握我县检疫对象的有无及分布情况。根据省、市通知,结合本县疫情,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二种方法进行普查:一是由各乡镇农技站根据上年所查的主要检疫对象和上级要求进行普查,据统计,全县24个乡镇农技站共计组织300余人,开展抽查3次,每次10天时间,每次查386个村,815个组,抽查面积35.53万亩次,没有发现新疫情;二是对重点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等检疫对象,县站派人协查,对上年发生有“稻水象甲”的向家、伍市、浯口、瓮江和三阳等5个乡镇分别进行复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的雾星的为害症状及成虫。据统计,有2个乡镇共发生面积0.3万亩,其中稻田0.2万亩,公共区域面积0.1万亩,发生面积与上年比较基本持平,整个疫情防控已有专题总结材料。对“红火蚁”我站派员到三阳、长寿、虹桥、南江等乡镇的旱土作物,药材和花木基地进行普查,并在开发区10处较大的花坛、花木集中地段布放专用诱捕器连续9天的诱捕,尚未发现“红火蚁”。9月10日—20日在全县范围内对“扶桑绵粉蚧”组织了一次全面普查,没有发现该对象。四是认真把关,搞好产地和调运检疫。建立无检疫对象发生危害的种子、苗木及其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农作物种、苗产品安全生产。建立以原种园艺示范场种苗生产;加义大棚蔬菜;虹桥淡季蔬菜;瓮江金桔;安定、三市的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全县67万亩优质稻米和3.1万亩大豆生产基地等为主要无疫区。定期组织24个农技站的兼职检疫员分别对辖区内的水稻、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种子、苗木及其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认真的产地检疫,共计检疫面积65万亩次,均未发现相应的检疫对象。加强种子、种苗经营市场监管,今年5月份进行了两次市场检疫检查,重点清查检疫编号及检疫证,检查中纠正无证现象,进行有效补证。水稻种子没有出现无证经营的现象。确定了三名专职检疫人员负责种苗调运检疫工作。全年签发《调运检疫申请书》78份,收到《调运检疫证明书》,省外16批次8635公斤、省内36批次113920公斤,调入种子检疫率80%以上。对县个体种子销售点、店从省内外调入的水稻种子和蔬菜种子,清查对方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均未发现检疫对象,对少数手续不全违规调入的进行暂行封存,对本县生产的水果、药材等产品的出省运销,都在产地检疫的基础上遵照《行政许可法》办理调运检疫手续,基本建立了使农户放心,客商满意的绿色通道。五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积极开展检疫对象的防控工作。全面做好以“稻水象甲”为重点的已发生检疫对象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监测预报,建立三种检疫对象监测点、全面系统监测。二是争取政府投入、加大防控力度。据统计:稻水象甲防控面积1.5万亩次,其中稻田1.3万亩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0.08万亩次、柑桔溃疡病0.02万亩次。共计挽回损失520万元。财政投入防控资金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