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剧高腔新剧《孟姜女传奇》 8月晋京展演

25.04.2016  13:06


常德汉剧《孟姜女传奇》。(资料图片)

  常德素有“戏窝子”之称。

  这里保存着有600多年历史的一种古老声腔,那就是常德汉剧高腔。

  它是在本地原始歌舞祭祀等乡土音乐基础上,不断吸收明代弋阳腔、青阳腔等早期戏曲声腔,与沅水流域的船夫号子和扎排号子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声腔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18日,当记者走进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时,该中心主任、梅花奖得主彭玲兴奋地告诉记者:“湖南中映传媒公司将派人来谈《孟姜女传奇》拍电影的事宜。

  《孟姜女传奇》是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成立后,历时1年半时间精心打造的新戏,2015年湖南省艺术节上捧回了田汉大奖,并将于今年8月晋京展演。

   八易其稿

  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前身为常德汉剧院。

  “我们也曾经历过一段工资待遇低,人心涣散的艰难时光。幸运的是,市政府非常重视常德汉剧高腔保护,2008年,将剧院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2012年4月19日,更名为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后,艺术创作热情高涨。”该中心党委书记莫一鸣介绍,“我们要把这门古老的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出精品、出人才。

  2013年8月,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创作常德汉剧高腔《孟姜女传奇》。孟姜女传奇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人文价值。中心与中国戏剧报原副主编、文艺评论家安志强、国家一级导演何艺光进行多次沟通,请来两位大咖创作剧本。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精品,所以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仅剧本就打磨了一年的时间,先后在北京、长沙召开多次剧本研讨会,八易其稿。”彭玲说。

  在随后的排练中,彭玲担纲《孟姜女传奇》主演,扮演孟姜女。

   老腔新唱

  2015年7月,《孟姜女传奇》在常德市鼎城区艺术舞台首演,引来好评如潮。

  其灵动的舞台、精美的音乐、婉转动人的唱腔,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孟姜女和丈夫范喜良的爱情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令人感动。

  “孟姜女是我们至今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一部戏。为了让它吸引现代观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老腔新唱’,在高腔的曲牌中,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让我们的音乐更时尚;同时将高腔与弹腔相结合,使我们的唱腔更有特色和时代感。我们还将澧州大鼓搬上戏曲舞台。剧中有一段戏,就是让孟姜女一边击鼓一边清唱,虽很考验演员的功力,但舞台效果不错。”彭玲说。

  2015年11月,湖南省艺术节期间,《孟姜女传奇》在省花大舞台亮相,再次博得满堂喝彩。彭玲说:“刚开始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我们演绎的是众所周知的传说,不知道长沙的观众喜不喜欢。当看到剧场700多个座位全部坐满、走廊上还站着观众后,我们全体演职人员都非常振奋。

   新秀传承

  《孟姜女传奇》范喜良的扮演者,是曾获湖南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的李锐。

  “我是2004年进团的,师从彭家贵老师。这次能参加《孟姜女传奇》的演出,并扮演范喜良,这对我是很大的锻炼。记得2004年时,我的月工资才400元,但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下来了。如今我们成了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去年,市里还拨专款将我们保护中心重新装修,拥有了合计500平方米的排练厅,这让我对自己热爱的行业充满了希望。”李锐说。

  32岁的袁金霞,是保护中心的新秀。曾获第五届全国喜剧老生金花奖。

  “我2001年毕业后到单位。汉剧中弹腔比较多,在中心成立前,我没接触过高腔。中心成立后,单位每年开设两期高腔研习班,请80多岁的李少先老师教青年演员学唱高腔。这让我也学到了不少高腔的剧目。”袁金霞说。

  “我们虽然有流动舞台车,但我有一个渴望,渴望有一个固定的属于我们的舞台。那样我们就能多出好剧目,进一步扩大常德汉剧的影响了。”袁金霞说。

   ■链接

  常德汉剧唱腔由高腔、弹腔、昆腔以及民间小调组成,是综合体的声腔艺术。其中高腔是区别于湖北汉剧、广东汉剧的重要标志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常德汉剧曾有6次晋京献艺,其中5次都是选择了以高腔为代表的剧目。当年,《思凡》《祭头巾》赴京献演名噪京城,还获得了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极高赞誉,随后《芙蓉女》《紫苏传》等新编高腔戏相继轰动京城。2006年,常德汉剧高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