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精准化扶贫帮扶万余农民
春回大地春潮涌, 农业“答卷”硕果丰。
回眸2014,一组农业数据让人眼前一亮:2014年常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亿元,同比增长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740元,同比增长12.3%……2014年,常宁市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凸显项目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农村工作已如缤纷灿烂的鲜花,绽放在广饶的常宁大地上。
粮食生产再获全省标兵县(市)
“抓生产”,是常宁市巩固提升农业产业的坚实步伐。
2014年,该市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26万亩总产56.22万吨,粮食生产再次进入全省标兵县(市)行列,夏收油菜38.6万亩总产4.47万吨,总产、面积再创新高,新建城镇专业蔬菜基地1200亩、水果基地1800亩、有机茶基地3000亩、中药材基地2100亩,主要农作物扩面增收;畜禽水产平稳增长,全年出栏生猪126.1万头,出笼家禽1615.7万羽,起水各类水产品4.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8%、0.7%、32.8%;油茶烤烟稳步发展,引进规模油茶企业5家,发展油茶合作社10个、油茶大户21户,带动全市新造油茶4.5万亩,垦覆油茶6万亩,“常宁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落实烤烟种植面积3.15万亩,收购烟叶8.6万担,常宁市再次被评为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优秀单位,宜城烟业合作联社被评为全省专业合作社建设优秀单位;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衡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创建五星级休闲农庄1家、三星级休闲农庄7家。
3.87亿元夯实农业基础
“这水真清啊,烧开水没有‘沉底’!”近日,谈及村里的安全饮水工程,常宁市宜潭乡中义村蹇光华脸上喜不自禁。
2014年,常宁市大力推项目,农业基础日渐夯实,全年争取涉农资金3.87亿元,比上年增加6000余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速,山洪灾害防治、23处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回湾水小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兰江1万亩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洋泉畔林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批骨干农田水利项目全部完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竣工,广济水库、洋泉水库集中供水工程、洋泉陈桥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松柏楠木0.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三角塘0.33万亩土地整理加速建设;农机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推广各类农机具1777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64万千瓦,较上年增长8.47%,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普及,年度完成机插秧面积31.3万亩,创办了衡桂高速、省道320、省道214等3条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带;气象预警设施进一步完善,升级改建4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新建DAB气象预警广播17个,气象灾害预警基本覆盖所有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搭帮扶贫资金,村里26户贫困农户共同创办西江天堂瑶寨合作社,还兴建了1个休闲农庄,发展了300亩杉木林,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常宁市塔山瑶族乡西江村支部黄文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精准化扶贫惠民生
2014年,常宁市着力抓好惠民生,扎实做好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完成贫困人口信息录入46286人,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位于衡阳市各县(市)前列,并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作引导,大力推行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村集体经营等四种精准化扶贫方式,新建产业扶贫基地4630亩,帮扶贫困人口11766人,帮助农民人均增收751元,实现减贫7560人的目标;把塔山少数民族高寒山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来抓,出台《关于扶持塔山瑶族乡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衡办发〔2014〕21号),规划5年内投入资金过亿元,实现2年脱贫、5年赶上全市发展平均水平。目前,衡阳市、常宁市两级财政及相关部门已落实塔山扶持资金1400万元,启动项目26个。
砥砺奋进的2014,常宁市农业农村工作喜讯不断,捷报频传,粮食生产、造林绿化、水利建设、畜牧生产、烟叶生产、农机安全、农村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农业产业化、气象科普、移民开发、扶贫开发等工作均获全省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