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质地图解放战争时期获喜爱:防雨防霉不易折烂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在3楼西北侧展柜内,会看到一张已经微微发黄的布质军用地图。
这是谢振华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使用过的一张地图。地图是苏北军区司令部印制的,料子是质地柔软的白布,比例尺为1∶50000,区域范围是苏北沭阳地区。
1947年2月,华中野战军番号撤销,成立华东野战军,所属部队整编为13个纵队。我在第12纵队第35旅担任司令部参谋处书记,谢振华任纵队副政委兼任35旅政委。
印象中,这种布质地图旅里基本没有,谢政委也是因为兼任纵队副政委,这才有了一张。政委经常拿着地图看,而且很入迷。我们作战那一带的地形、要点他都烂熟于心。有时行军途中忽然有了什么主意,他就随手拿出来看,和大家一起分析研究,随时调整修改作战方案。这种布质地图和纸质地图相比,最大优点就是防雨防霉,不容易折烂。那时候行军打仗,首长常常骑在马上看地图,布地图不怕风不怕雨,随时拿出来就能用,难怪首长那么钟爱它。
元宵节刚过,国民党军整编第44师及整编第65师等7个旅的兵力,在当地保安队、还乡团配合下,气势汹汹地向淮海地区扑来。我们旅在纵队编成内会同兄弟部队,进行了灵活机动的抗击。在3月中旬拔取沭阳万匹镇据点的战斗打响前,谢振华政委几乎图不离手,时而盯着沉思,时而用指头在上面比划,时而和汪乃贵旅长进行讨论,并不时把作战意图告诉我们这些参谋人员,我们再迅速进行标图,直到研究制定下最后的作战方案。那一仗,拔除了敌人在我东(海)、灌(云)、沭(阳)三县边区设置的中心据点,切断了敌人重要的补给线,重新打通了苏鲁通道。
那段时期,政委用这张地图指挥了大大小小6次战斗,先后歼敌2000余人,切断了淮沭公路,沟通了盐阜、淮海两区的联系,迫使坚守据点之敌首先逃窜,收复了失地。
1948年秋天,我纵奉命开拔山东,准备参加济南战役。当时,我已调到纵队司令部任作战参谋,谢振华升任纵队司令员。出发前,他将这幅布地图交由我保存。我十分清楚这张地图的特殊意义,怕在行军途中搞丢,就托人交给母亲,要她帮我好好收着。
之后,我一直随部队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先是赴朝参战,回国后又忙于战备值勤,鲜有时间回家。
1983年7月,我离休后回到家乡看望母亲。我的母亲叫黄家珍,虽是一位很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是老抗属。母亲告诉我,这些年来,她曾3次将地图埋到地下。替我保管地图的事,除了父母,家里再没人知道。
1993年3月,母亲辞世了。在她的贴身小包里,我找到了这张地图。2008年9月23日,为庆祝新中国59周年,我把它无偿捐献给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从此,它便陈列在了我们党诞生的地方。(李士瑜/口述 冯耀华 司伟宽/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 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当事人(单位)如有异议,请参阅《删帖说明》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