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委宣传部坚持四结合建好示范点
今年,根据中央、省委的工作要求,常德市委宣传部紧扣开足“一个马达引擎”(即项目建设),实施“四轮驱动”(即发展壮大产业,做大做美城镇,掀起交通会战,全力脱贫攻坚)战略重点,坚持四个结合,扎实推进石门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
一是与村情村貌相结合,科学选点。石门县是常德市唯一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也是常德市唯一获得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项目的县。常德市委宣传部对此项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督导石门县委宣传部将示范点建设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的笼子进行部署推进。在此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的具体要求、结合石门县村情村貌的平衡考虑,严格按照标准,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势利导,选择了25个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行政村作为示范点,其中2016年首批选取了11个条件相对更为成熟的示范点进行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节约集约资源进行建设,如磨市镇官庄村、新关镇五桂桥村利用废旧学校改建,所街乡水南渡村、易家渡镇叶家坪村利用原村属废旧厂房建设,工程量小且建设速度快;另一方面根据村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美丽乡村建设、村部移址新建等同步建设,如维新镇大兴场村、夹山镇枣峰村、二都乡南峰村与新村部同步建设,合理利用资源,虽然建设周期较长,但建设标准更高。
二是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借力共建。石门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的项目数量多、体量大。出于对示范点整村开发的通盘考虑,县委、县政府整合旅游、林业等部门及各乡镇的力量,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培育培植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产业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高大上”的示范点。如壶瓶山镇江坪河村是壶瓶山渫水河漂流的源头和壶瓶山核心景区的入口,经与旅游部门沟通,该村利用漂流广场建设文化活动广场,既节约了建设资金,又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内涵。南北镇薛家村在常德市经建投集团的支持下,与该村适度集中居民点建设相结合,在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整合旅游开发资金,高标准新建了文化活动广场,使之成为了示范点中的示范亮点。
三是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综合监管。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的建设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了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将示范点建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一方面要求石门县签订责任状,并要求县里负责部门层层向下与相关乡镇、示范点村签订责任状,让所有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绷紧了责任之弦。另一方面责成县委宣传部与县绩效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制定考核细则,并将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到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绩效考核和建设资金的拨付管理中去。自今年4月份以来,先后组织了4次实地督查,并通过建立微信群、召开流动现场交流会等形式组织示范点村支部书记相互参观学习。从整体情况来看,各示范点村均严格按照“七个一”的标准进行了建设,施工进度抓得紧,工程质量过得硬,整体工程进度均超序时进度。
四是与文化发展相结合,注重效用。石门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土家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特色显著,民间文艺团体众多,乡土文化繁荣活跃。示范点的建设,对石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一方面,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贫困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想法,缺办法,更缺场地器材。示范点建成后,阵地有了、器材齐了,还组织文化、教育系统中的专业人才到各示范点开展巡回指导,帮助他们培养了骨干力量,拉起了文艺队伍。另一方面,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示范点经过建设,硬件条件更好,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文艺生活的氛围更浓。过去沉寂在民间的乡土文化能人大量涌现,比如今年的“欢乐潇湘”活动,石门县的活动整体效果大大好于往年,特别是白云镇楚天艺术团表演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曲目《等在桑树边》,从全省“欢乐潇湘”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