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祠故址遭垃圾围困 假山部分松动现状堪忧
左宗棠祠故址建筑垃圾成堆。长沙晚报记者 朱炎皇 摄
星辰在线11月23日讯 长沙晚报记者 朱炎皇
经历“文夕大火”劫难后,长沙左宗棠祠损毁殆尽,仅余一座假山,2010年被长沙市文物局列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可眼下,这座假山附近建筑垃圾堆积,保护范围不断被侵蚀,山体也出现部分松动,现状堪忧。
历史 “文夕大火”烧毁祠堂
左宗棠祠故址位于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院内,只剩下一座假山。昔日的显赫只能从历史记载中去想象了。
据历史记载,左宗棠祠原名左文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位于北正街西侧至西园一带,占地约60亩。东为殿堂西为花园,正殿坐北朝南,内有左宗棠檀木雕像。花园内有池塘石山石舫。可惜的是,1938年,祠堂在“文夕大火”中全部被烧毁。
这座假山怪石嶙峋,依稀可见当年祠堂之堂皇。50多岁的王建洲在文化宫上班,儿时的他和小伙伴们在假山边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他回忆说:“那时候的假山比现在还大,假山旁边还有个水塘。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假山被铲掉了一些。”
现状 假山旁垃圾成堆
假山周围铁栅栏断裂、锈蚀,几棵樟树枝叶繁茂,一块“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的铭牌就钉在其中一棵树上,“2010年12月 长沙市文物局制”。
按文物保护范围一般性标准,地面单体建筑基础、台基外四向各30米为保护范围。记者看见,假山下散落着枯枝落叶和碎砖烂瓦,周边建筑垃圾成堆,不远处还开了一条沟。几个红黄相间的防护墩弃置一旁。市民王先生说:“以前这里还有石凳石桌,都被毁坏了。”
毗邻的两层建筑内,几名工人正在施工。墙外挂着红色条幅:“爱登堡幼儿园装修中,敬请关注……”
隐患 部分山体出现松动
左宗棠祠故址的保护何以如此之差?记者来到文化宫办公室询问。“除了那座假山,左宗棠故址只剩下一个名字。”文化宫党支部书记王佳解释,那些石桌石凳是文化宫自己修建的,不是文物。
关于垃圾,王佳介绍,今年7月,单位将综合楼的舞厅和茶餐厅整合,将这栋二层建筑租赁给新投资方办幼儿园。该园从今年国庆节后开始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暂时堆积在假山边,会定时清理。水沟开挖是因为正在进行消防水管改造,近期即可完成,恢复原貌。
令王佳担忧的是,假山个别部分已出现松动,最近长沙阴雨连绵,说不定哪天假山就垮塌了。万一砸伤路人,就不好办了。她告诉记者:“实际上,文化宫并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既没有拨款,也没有委托他们管理。希望文物部门尽早修缮。”
文化宫法人代表杨小威说,为了保护文物,他们还是做了不少工作,譬如2000年左右,在假山周围加建了铁栅栏,种植了绿化带,在假山周边场地铺了石子等。他表示,一定会督促施工方及时清走垃圾。但除了搞好假山周围的环境卫生,他们也无能为力。 (线索提供人 王先生 获二等奖)
相关链接
左宗棠和左宗棠祠
左宗棠为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也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1885年去世后,清政府为表彰其收复新疆的杰出功勋,封他为太傅,谥文襄,分别在长沙、湘阴、兰州、南京、福州建祠。长沙左宗棠祠中供有一座紫檀木雕造的左宗棠雕像,雕像身躯伟岸、双目炯炯,一年四季更换服装。1903年到 1907年间,湘潭胡子靖将祠堂租为校舍,在此创办明德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