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72岁皮影艺人感叹:“我走了,皮影戏谁来传承”

11.12.2015  16:43

  原标题:  我走了,皮影戏谁来传承

  株洲网讯(株洲日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彭超群 言莫依) “我如果不在了,我的皮影戏还能演下去吗?”12月初,寒意重重,家住荷塘区荷塘月色管委会夏家塅村的周奇松老人又在摆弄陪伴了他半个世纪的皮影偶。

  72岁的周奇松,是株洲知名的皮影老艺人。

  “小时候,演皮影戏是为了多一技傍身,挣口饭吃。”周奇松自小爱看皮影戏,两度拜师后,20多岁就掌握了皮影戏的表演、制作等技艺。

  现在,他最担忧的是,这门传统艺术“谁来传承”。

  【骄傲】曾经,一年演出近500场

  今年9月,芦淞区一村民家办白喜事,请了皮影戏班表演:几根简易的竹架,一张白色的幕布,伴随着激越的鼓乐和抑扬顿挫的唱和,小小的皮影在表演者的舞弄下蹦蹦跳跳,一场名为《薛仁贵征西》的演出便开始了。

  这是周奇松今年辗转各地演出的第八场皮影戏。“上世纪90年代,我一年就能演近500场,可现在,一年演不了几场。”忆当年,周奇松格外激动。

  “这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这是《封神演义》里的哪吒、姜太公,也有花鸟鱼虫和战马刀枪……”打开一个红木箱子,周奇松一一展示着他的“宝贝”——上百个皮影。

  他告诉记者,传统皮影用纯牛皮制作,一个皮影人物的制作需要经过选皮去毛、制皮压平、绘制雕刻、镂刻勾线、敷彩上色等多道工序,要用到十几种工具;演奏皮影戏时,二胡、大小锣、笛子、三弦、唢呐等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演出时,每个地方的人点的戏不同,剧目必须要烂熟于心。

  “这些都是皮影人的基本功,正所谓‘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啊!”周奇松如是形容。

  【纠结】如今,没人传承成心病

  “近年,电脑、游戏普及了,传统的皮影戏没人看了,随着‘老皮影’们的离世,皮影也没人演了。”皮影是老人的最爱,如今,没人可传承是他最大的“心病”。

  在他看来,皮影的制作尚有书籍、史料记载可依托,而皮影戏的演出、唱腔的设计都是口口相传,师傅教徒弟。随着老一代人艺人的离去,“人亡艺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株洲的老皮影人,在世的只有寥寥数人,一旦我们这一拨人走了,这戏怎么往下传?”老人满是忧虑。

  这些年,周奇松也收过3个徒弟。如今,仅剩一个徒弟算是这项古老艺术较为娴熟的传承者,只是徒弟也已年近不惑,“我收了徒弟,可徒弟的徒弟在哪呢?”周奇松叹道。

  【坚守】两年,手写剧目数十本 努力仍在继续。

  为了不让皮影失传,至今,周奇松仍坚持和浏阳等多地的皮影人拉班子出去演出。他们甚至自创一些现代剧目,认真排练,所挣费用就当作经费。

  从去年至今,周奇松还将皮影戏的一些剧目、谱曲等写下来,让儿子帮着装订成册。如今,这样的册子已有数十本。

  几年前,老人还买了一部DV机,每一场表演,他都请人录下来,存入储存卡、刻成光碟。“希望这些皮影戏影像,能给后来者留下一些印记和借鉴。”周奇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