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跋涉山水间——“全国优秀法官”孟平山二三事

27.02.2015  10:40

  湖南日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禹爱民

  在炎陵县连绵起伏的大山里,有这样一位法官,他23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将青春和汗水献给了这片红色土地。今年1月21日,他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

  他,就是炎陵县人民法院王家渡法庭庭长孟平山。

   办案3000多起,调撤率达82%

  孟平山自1991年从湖南省司法学校毕业分配到炎陵县法院后,一直在王家渡法庭工作。基层法庭距人民群众最近,是审判工作最前沿,也是农民维权最佳窗口。孟平山悉心调解每一起案件,办理的3000多起案件大部分都以调解方式结案,调撤率达82%以上。

  在审理原告曾宪云、彭显杨诉被告陶新竹等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中,孟平山考虑到原告是江西省农民,为减少其诉累和诉讼成本,他多次做思想工作,促使被告自愿将所拖欠的承包款5.7万元一次性全部兑现给原告。

   事关群众,纠纷再小都视为“大案

  孟平山说:“对当事人来说,也许一辈子只进一次法院,如果遇到不公正审判,那么就是对他一辈子的不公正。因此,案件无论大小,法官都要把它当作大事来办。

  审理瑶山护林卫士张子修诉王冬娥离婚纠纷一案时,当时原告张子修80岁,被告王冬娥74岁。两人均系再婚,但结婚已长达30多年且生育3个子女。原、被告因子女顶职之事产生矛盾,积怨很深,分居长达16年。原告起诉要求离婚,按法律规定完全可以判决离婚。但孟平山想,少来夫妻老来伴,双方都到了这个年龄,离婚对双方没有什么好处。他多次分别到原、被告居住地做思想工作,并要求其子女协助,终于使原、被告和好。

   手机24小时开机,方便当事人联系

  王家渡法庭所辖乡镇地域广,交通不便,孟平山和他的便民巡回审判车经常在崇山峻岭间穿梭,挨饿受冻是家常便饭。

  为了方便当事人联系,孟平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在便民联系卡上,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群众随时可以联系得上。他还利用山区百姓“赶集”的习惯,推行“圩日法庭”、“假日法庭”,方便群众诉讼和咨询。为了群众不耽误农活、进城务工等,他开展 “夜间走访、送达”活动。对边远山区群众,他实行电话预约立案,对残疾当事人实行上门立案、上门开庭,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减轻诉累。据统计,孟平山办理的案件,85%是通过巡回办案方式审结的,且全部当庭兑现,真正实现了和谐司法、案结事了。

   跟踪13年,抓获躲债人

  孟平山认为,法院判决维护了公平正义,但执行到位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信任。

  每办一案,他都坚持不留判决书“白条”。 霍远纯申请龙四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在2001年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龙四海逃亡外地,该案一直未执行结案。期间,执行法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孟平山13年来一直打听龙四海消息。2013年8月4日,孟平山了解到在外躲债13年的龙四海悄悄回家,便和同事连夜赶往他家,将其抓获,并执行到位7万余元,为申请人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