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粮油添彩三湘秋收
又到收获季节,在湖南省,今年的秋收不只有水稻金黄,黑芝麻、小粒花生、苦荞等特色粮油作物,让三湘大地的丰收景象更为多彩。湖南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市场前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宗粮油,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小粮油”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品种区域布局。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小宗粮油作物。湘南地区发展高蛋白大豆、小籽花生、小宗杂豆、加工甘薯。湘中地区改水稻为高蛋白大豆、小宗杂豆、黑芝麻。湘北、湘西地区发展小粒花生、高蛋白大豆、菜用秋马铃薯、黑芝麻、苦荞。大中城市郊区发展薯尖食用甘薯、鲜食甜糯玉米。同时,根据特色粮油作物生长习性,在双季稻区适当发展“水稻+特色粮油作物”的水旱轮作模式。
加强科技研发,建立良种保障体系。针对生产上良种匮乏、种子(种苗)供应短缺的问题,加强良种研发,提升种子(种苗)保障能力。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成立良种研发攻关协作组,选育适合当地耕作制度的优良品种、适合企业开发市场需求新产品的专用品种。加强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确保种性不退化。加快筛选和应用现有品种,特别是地方特色品种,择优登记推广一批省外引进品种。依托大型种子公司严格按程序和要求生产种子(种苗),满足市场要求。对单一作物用种量大、用种集中的地区,将种子生产纳入省市县三级种子储备计划,完善种子(种苗)保障体系。
促进提档升级,创响知名特色品牌。牢牢把握市场“风向标”,坚持“特与优”相结合,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特别是以地理标识认证推动形成知名区域性公共品牌,带动实现优质优价、优价促产的良性循环。完善从产地到餐桌的系列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产地标识管理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充分依托青山绿水的地理优势和特色粮油的功能性文化传承,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和电商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提高特色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
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标准化订单生产,推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着力解决作坊式加工、产业链短的问题。开展特色粮油精深加工转化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全产业链附加值,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完善特色粮油产业物流节点,建设一批田头市场、临时收储网点、产地电商服务站点,提高物流效率。推进冷链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保温、冷藏运输,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流通损耗。创新企业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区域组建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业集团,带领省内企业共同进步,提升全省特色粮油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到2022年,全省特色粮油作物面积突破1000万亩,种加销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100万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