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多所小学各出妙招吸引孩子们过中国节
在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学生正开心地玩空竹,体验传统节日的游艺项目。 石祯专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 谭琳静)让中国孩子爱过中国节,不要一味崇尚过洋节,关键是要怎么牵住中国崽崽们的心。近日,长沙多所小学不约而同地举行传统游戏、传统习俗等特色迎新活动,希望能带着孩子们找回咱们自个儿的中国味。记者注意到,在用中国元素包装这些活动的同时,童心、参与、陪伴成为各校为孩子们过节的关键词。
校园1
用童心游戏呼唤节日归“根”
在前不久热闹的圣诞节氛围中,一篇名为《春节可以向圣诞节学什么》的博文引起了关注。许多人开始讨论,为什么圣诞节能轻易唤起孩子们的期待感和参与性,而春节则被抱怨越来越年味寡淡?
在博才洋湖小学校长李晖看来,一些节日能在全世界流行起来,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比如唤起童心,比如人与人的交流。如圣诞节,家长在这一天可以满怀童心为孩子编造故事;又如万圣节,孩子们可以成群结队去敲邻居的门讨要礼物。而中国的春节,同样是具有“交流”的特点才经久不衰。出于这种的观察视角,博才洋湖小学别具匠心地展开了元旦特别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传统游戏庆新年”。
记者在该校看到,抓子游戏、翻花绳、跳竹竿、跳房子、斗鸡……00后们玩起这些父母辈小时候玩的传统游戏时一样欢乐无比。而活动规则是,各班要用各种方式来向伙伴们展示这些游戏的乐趣,从而吸引更多伙伴参与,哪种游戏参与度最高,组织者就可以获得参与者赠送的奖励贴纸,孩子们用各种创意造型,比如将自己打扮成小恐龙、魔法师、机器人等角色玩游戏,尽情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校园2
让中国风成为孩子的新年礼物
“陪伴和中国风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迎新方式。”砂子塘吉联小学校长朱鸿雁认为,想让中国娃娃们用中国的方式过节日,就应该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方式”的魅力。所以,该校索性用提前过“春节”的方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记者在校园里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由着中国服装,哪怕是古装也可以穿到学校里来,但必须要具有“中国元素”,比如中国红、中国式别襟。每间教室门口都贴着孩子自己写的对联,挂着喜气洋洋的灯笼,窗户上还贴着孩子的剪纸作品。浓浓的节日氛围将家长们也吸引过来,64岁的张国保指着一(6)班墙壁上贴的“四福贺新年”骄傲地说:“这是我剪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们,拿着学科闯关卡在各间教室玩闯关游戏,欢乐的笑声洋溢在校园里。
“我们没有举办圣诞节活动,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节日也能给孩子们带来参与的快乐!”朱鸿雁告诉记者,因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是在寒假期间,那时孩子们都放假回家了,所以学校就在元旦前夕为全校师生打造一个充满中国味的节日。
校园3
民族艺术和传统游园展示中国魅力
当记者走进育新小学校园,浓浓的民族风情迎面扑来。在一楼的校园长廊里,挂着孩子们亲手绘制的纸雕灯笼、精致吉祥的羊年剪纸作为背景展板,墙面上钉上了鲜艳的京剧脸谱,还有孩子们仿制的传统银簪工艺品……孩子们拉着家长的手,在长廊上的各种传统艺术品当中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这是该校1300多名学生历时一个月准备的新年礼物——“爱上民族风”科技艺术展。
“中国有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迎新艺术品,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在参与、制作这些艺术品的时候,了解并喜爱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用传统的民族文化做核心,用童心、礼物、活动做节日载体,只有孩子身处其中,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快乐。”穿梭在校园里,育新小学校长陈梅高兴地对记者说:“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过节的快乐,觉得特别欣慰。”
对于前段时间一些学校“禁止过圣诞”的新闻,陈梅表示,虽然所有的节日都是爱的传递,但学校不同于个体家庭,它承载国家和民族思想教育的功能。“当然,学校一味禁止过洋节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需要找到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孩子们的目光吸引到传统节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