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商应鼓励,对乱象应“亮剑”
漫画/毛洁如
近日,本报发起《朋友圈变“生意圈”你怎么看》问卷调查,在“你身边做微商的人多不多?”这一选项中,96%的受访者表示朋友圈里有微商,其中34%的受访者认为微商太多。(7月22日《星沙时报》)
时下,朋友圈变“生意圈”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微商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和潮流。
实际上,微商火了后,围绕微商的非议就不曾中断过,主要表现在假货泛滥、质次价高、投诉无门,再加上“熟人买卖”的特性,很多人上当受骗后碍于情面而选择“沉默”和自我疗伤,让本该受法律保护的消费者权益难以兑现。
到底如何看待这种朋友圈成生意圈和“坑熟”的现象?窃以为,与其热捧或一味否定,不如理性看待。
首先应看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出台一系列创业政策的作用下,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温室效应,年轻人的创业激情空前高涨。而微商完全契合了年轻人创业缺乏资金、毫无社会和营销经验的现实语境,很容易为他们所接受。我们应该乐见年轻人投身微商行业,也应乐见他们成为微商的主力军。可以说,朋友圈成生意圈凸显的是年轻人创业热情的火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乐观其成。其次,说微商不讲诚信,专干“坑熟”之事,这显然冤枉了绝大多数微商。事实上,造成微商“坑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极少数人赚钱心切外,更多的人是由于受上家的误导,对商品质量不甚了解,才转而在朋友圈里“坑”了人。这恰恰暴露出年轻人缺乏社会和营销经验的不足,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他们扣上不讲诚信的大帽子。
当然,笔者如此说,并不是为朋友圈里的销售乱象辩解,更不是为微商们“坑熟”开脱,而是觉得每一个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微商也不例外。出现之初,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如今,微商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的节点,如何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面对微商乱象,的确到了该“亮剑”的时候了。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应的监管条例,加强对微商及其运营商的监管,规范其经营;另一方面,应尽快填补相关法律空白,对微商的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同时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及时提醒消费者规避风险,并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因为微商以年轻人为主,各有关方面包括高等院校都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在进行创业培训时既要传授创业之道,更要增强他们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并在他们创业时给出具体指导,引导他们走直走正创业之路。
当下,微商的种种乱象已然危及到了这一新兴事物的形象和发展。各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各方合力、多管齐下,还朋友圈一个清净的同时,还能激发朋友圈的商业活力和潜力,保持大众的创业热情,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杨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