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湖南篇】贫困户有新家 产业四处开花

16.05.2016  23:44

【春天的交响·精准扶贫进行时】

贫困户有新家,产业四处开花

路通了、水电通了,还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生活比城里都好

5月12日,湖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微微来到省政协扶贫点邵阳县白仓镇塘代村。

扶贫点

简介

对口地点

邵阳县白仓镇塘代村

帮扶单位

省政协办公厅

乡村介绍

塘代村位于邵阳县白仓镇西北部,距邵阳县城15公里,207国道纵贯全村,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总面积679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烤烟、玉米。全村21个村民小组,农户621户,2868人,劳动力110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700人左右。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715元,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613人。村集体经济薄弱,目前村上负债48万元。

帮扶措施

力争通过三年的扶贫攻坚,至2017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年人均增收800元,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

组织建设:实施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方略,整体提升村级班子队伍素质。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栋集办公服务、党员教育、医疗卫生、农资销售、文体活动于一体的三层综合楼;对原村小学教学楼进行维修改造,增加教职工宿舍,新修学生食堂、厕所;对原有道路整改硬化,新修道路6.5km,水利、水电建设等。

产业建设: 全力发展油茶产业,稳定烤烟产业,加强经济林培管,发展花卉产业,升级传统水稻为产业,招商引资建设村级碎石厂,建设小型农贸产品集散地。

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危房改造“百村示范”集中连片工程,城乡环境卫生同治建设。

精准扶贫就是要精准到每个家庭、每个贫困人员身上,结对帮扶就是要帮扶到每个家庭。要为每个家庭制定一个脱贫计划,把帮扶的措施落实好,做到工作队离开了产业还能持续发展,农民还能持续增收。”5月12日,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微微来到省政协办公厅的扶贫点邵阳县白仓镇塘代村,充分肯定了驻村帮扶队取得的实效。

过去一年多里,在省政协办公厅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全村40户共计159人顺利实现脱贫,贫困村民住进了新房子,流失在外的适龄儿童回到了村里的学校,在外打工的青年在家门口开起了公司,塘代村的村民们信心满满地期待着新生活。

■记者 虢灿

【新房子】

五保户免费迁新居

66岁的低保户胡贵军住进了敞亮的一室一厅,生活物品一应俱全;十几米外,他的邻居70岁的莫彩云在自家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忙碌……2015年农历小年,塘代村全村10户五保户和20户危房户、贫困户全部搬进了新家。

帮扶工作队队长唐军介绍,按照中央“五个一批”的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支持下,2015年8月,扶贫工作队争取到了邵阳县“整村推进、百村示范点”集中居住建设项目,为全村的五保户、危房户集中统一建设住房。

记者看到,每套房子后面都有个小院子,有屋顶遮盖,便于存放农具等。唐军介绍,五保户住的是一室一厅、经过简单装修的房子,房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五保户免费入住;而危房户住的两室一厅花了3万到4万元,留好了楼梯,方便其脱贫后加建。“帮扶队太为我们这些贫困户考虑了。”莫彩云说,“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再过几年,说不定我们家也能住上几层的楼房了。

在一片新房中,正在建设的综合楼和文体广场也成了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栋集办公服务、医疗卫生、农资销售等于一体的三层综合楼,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围绕综合楼的是一个文体广场,包括篮球场、健身场、停车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建设。

去年还在愁房子漏雨,今年连锻炼身体的地方都快有了。现在村里路通了、水电通了、路灯亮了,还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我们这贫困村的生活比住城市里的都好。”莫彩云说。

【新学校】

学生从40个增至一百多个

比起新办公楼,更多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学校。塘代村小学建于上世纪90年代,年久失修。扶贫队进村前,学校仅有三四十个孩子,一个年级仅几个学生。这不是生源少,而是缺老师,教学楼也破旧,导致不少家长租房陪孩子在外借读。

扶贫先扶智,为落实中央智力扶贫精神,帮扶队刚进村就把村民群众最想改扩建塘代村小学的事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重点之一,全力为村里建设一所高规格的片区小学。

工作队充分发挥了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联系委员广泛的优势,积极发动政协委员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通过积极走访、多方联系,争取了省政协港澳委员钟瀚德先生为塘代学校改建捐资60万元,湖南优冠集团董事长、桑植县政协委员钟高明捐建了价值15万元的专业篮球场及跑道。扶贫队先后投入130多万元改建了学校,并向县教育局争取增配了3名大学学历的教师。

2015年9月7日,塘代村小学100多名师生高兴地走进了崭新的塘代学校,与教学楼配套的羽毛球场、篮球场、文体设备等也在规划中。今后,学校不仅有小学1至6年级,还能开办幼儿园,学生可增加到200人左右。

【新产业】

产业增收,四处开花

30多岁的村民李果平在外打工多年,这次他干了一件让村民们刮目相看的事:在村里建设一个成规模的养鸡场,村民们可以入股。

李果平多年前也曾养了不少鸡,但因为禽流感受挫,此后在广东的养殖厂打工,一人负责上万只鸡。他始终想在家乡的养殖业上干出点成绩,但苦于缺资金,难以抗风险,直到几个月前帮扶队找到了他。几番详谈后,李果平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帮扶队给了我太多帮助,资金、技术、市场分析等,我有信心将养殖场做大做强。”李果平设想等养殖厂发展稳定后,在城市开设直营店、分销店,在村里建生态农庄发展旅游,带动更多人就业。现在,李果平的养殖厂预计下半年将有3万只鸡出栏。

唐军介绍,帮扶队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对贫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以授信贷款形式支持鼓励贫困农户大力发展牛、猪、鸡、鸭、鱼等养殖业,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此外,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发展油茶产业,建立起640亩油茶产业示范基地,挂果后参与的扶贫开发户可人均增收300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烤烟种植400亩,实现烟农每亩收益近2000元;还将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的模式推进烤烟产业、大棚蔬菜种植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记者

在现场

很多希望成真

新的希望推进

几个月前还是一片山丘,现在已经建起了几栋养殖厂房。李果平的养殖场名字叫“希望”,这是他和帮扶队一起想出来的,“这不仅是我的希望,也是帮扶队的希望,还是全村的希望。”李果平说。

帮扶队正在把村民们的一个个“希望”变成现实:希望能住不漏雨房子的五保户住进了崭新的带小院子的套房;希望孩子能就近读书的家长每天走几步路就能看到孩子的在校表现;希望能多挣点钱养家的农户现在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从前的希望成现实后,村民们又有了新希望:希望外出打工的家人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希望有地方可以像城里一样跳广场舞,希望喝上放心的自来水……这些都在帮扶队的努力中,他们希望更多人脱贫,村民们收入更多、生活更好。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