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扶贫 建设全面小康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党和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对推动区域发展、促进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抓好精准扶贫,关键是通过贫困人口识别、致贫原因分析、分类指导和深入推进“到村到户”联络机制,多层面、多渠道提高扶贫效率,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一、扶贫工作扎实有效
近年来,湖南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在“一减四提”。一是贫困人口减少。按照原农民年均纯收入865元的国家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373万人减少到2013年的10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3%下降到2.1%。二是经济发展提速。2013年,44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232元、754元、2943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256%、467%和86%。三是基础设建设提质。贫困地区95%以上的贫困村实现了通公路,一半以上的贫困村公路进行了硬化,100%的贫困村通电,85%的贫困村通邮、通电话,贫困人口饮水问题明显改善,贫困户住房问题基本解决。四是产业实力提高。贫困地区初步建成了一批果蔬、养殖、药材及保健食品等种养殖基地,壮大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
二、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一是扶贫效果“粗质”。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与国家新划定的贫困人口标准相比较,扶贫的任务很重、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贫困程度深,小康进程不快,发展后劲不足。以株洲市炎陵县、茶陵县为例,总体实现小康程度仅为77.1%、77.5%;两县生产总值仅为全市的8.98%,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7.07;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全面落后,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都有很大差距。二是信息统计“粗心”。扶贫开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贫困人口数是根据统计抽样调查数据算出来的,至于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由于基础信息不够精确,导致帮扶工作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三是资金使用“粗放”。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平均分配”、“天女散花”,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四是帮扶机制“粗糙”。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扶贫效果的监管评价体系也有待建立健全,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全体覆盖的效果打了折扣。
三、扶贫工作贵在精准
一要做到精准识别。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进社区到居委会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困难群众,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二要做到精准帮扶。坚持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找准致贫的原因,对症下药明确帮扶措施。针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因主观惰性致贫等不同原因,拿出不同的帮扶措施,明确个性化的帮扶举措,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强化扶贫责任,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社情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具体做到 “六个到村到户”,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三要做到精准攻坚。一是突出区域扶贫。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对重点扶贫区域,制定区域扶贫规划,开发扶贫项目,促进区域整体脱贫。当前,全省要重点推进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积极对接争取中央扶贫政策资金和项目。各县市区在统筹区域发展时,也要考虑到各地发展差距,对后发地区、贫困乡镇实施重点帮扶。二是突出家庭扶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经济发展的“显微镜”。扶贫工作只有深入到对一个个家庭细胞的帮扶、教育和带动,才能汇聚脱贫致富的社会海洋。实现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鼓励和帮助其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三是突出智力扶贫。针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落后,贫困人口农业生产技能、外出务工技能较低的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现有的教育条件和经济基础,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发展和技能培训。加大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启动新成长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加大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改革,推广“9+2”义务教育,引导初中阶段学生分流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贫困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力度,继续加大对贫困村科技带头人与骨干的培养,积极支持和培育科技示范户。四是突出资金保障。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投入格局,多途径、多形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设立扶贫攻坚工作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激发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地方财政要落实配套资金,民生项目、民生工程要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民政等部门的有关资金,也要优先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提供保障,并对有关资源进行整合,发挥最大效应。
四要做到精准管理。在落实具体扶贫措施的同时,要注重加强扶贫工作的管理,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扶贫机制。一是加强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按时按质全面精准完成贫困对象识别确认和建档立卡工作,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各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和结果相衔接。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社区、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二是加强阳光操作管理。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三是加强扶贫事权管理。各级政府应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作者单位:株洲县政府办)